最近这几年,你要是想买辆新能源车,肯定会发现一个词出现的频率特别高,那就是“增程”。
好像一夜之间,马路上跑的,网上聊的,4S店里卖的,到处都是增程车的身影。
你看理想汽车,就靠着几款增程SUV,一年卖出了超过37万辆,成了新造车企业里的大赢家。
还有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M7,改款之后半年就卖了超过10万辆,订单多到生产线都得加班加点。
这就让很多人纳闷了,增程技术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前几年还经常被人说是“多此一举”的过渡方案,怎么现在就突然成了大家追捧的“香饽饽”了呢?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要搞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得先用大白话聊聊,增程车到底是个啥。
其实它的原理特别好理解,你就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台纯电动汽车,但是额外背着一个“发电机”,这个发电机就是一台小排量的汽油发动机。
在任何情况下,驱动车轮的都是电动机,所以你开起来的感觉,和纯电动车是一样的,起步快、加速顺、车里也特别安静。
那台汽油发动机平时是不工作的,就安安静静地待着。
只有当车上的动力电池快没电的时候,它才会自动启动,开始烧油发电,把电能补充给电池,让车子能继续跑下去。
简单说,就是发动机不负责直接开车,只负责当个“充电宝”。
几年前大家之所以不待见它,主要是因为那时候的技术确实不成熟。
那时候的增程车,电池容量特别小,可能也就够你在城里开个五六十公里,稍微跑远一点,发动机就得启动了。
而且那时候的发动机技术也一般,效率不高,启动起来噪音大不说,油耗也下不来,甚至比同尺寸的燃油车还费油。
你想想,花更多的钱,买了个开起来又吵又费油的“电动爹”,那可不就被人吐槽是“脱裤子放屁”嘛。
但是,技术是不断进步的。
今天的国产增程车,早就不是当年的样子了。
首先,最关键的电池,容量大大增加了。
现在主流的增程车,电池包普遍做到了三四十度电,纯电续航里程轻轻松松就能超过200公里。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
对于绝大多数在城市里生活的人来说,每天上下班通勤、接送孩子、周末去趟超市,这点续航完全够用了。
你可以一个星期都不用启动发动机,就把它当成一台纯电动车来开,享受电费带来的低成本,一公里可能就一毛钱。
其次,那个当“充电宝”的发动机也变得非常聪明和高效。
现在的增程器,都是专门为发电而优化的,它们只在自己效率最高的转速区间工作,力求把每一滴油都转化成最多的电。
比如问界M7上那台1.5T增程器,热效率已经做到了41%,这在内燃机领域里是相当高的水平了。
所以,就算是在电池没电、需要发动机介入的亏电状态下,这些车的油耗也能控制在百公里5升多,比很多以省油著称的日系混动车还要低。
这么一分析,增程车的优势就非常清晰了。
它完美地结合了纯电动车和燃油车的优点。
在城市里,它就是一台安静、省钱的纯电车;要出远门跑长途,你完全不用像开纯电车那样,提前规划好沿途的充电桩,也不用在节假日的高速服务区里排队等充电,随便找个加油站,花五分钟加满油,就能获得超过一千公里的总续航,彻底告别了里程焦虑。
这种“平时用电、长途用油”的模式,正好切中了中国消费者最核心的需求,既想要电动车的驾驶体验和经济性,又不想放弃燃油车的便利和无忧,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务实和聪明的解决方案。
当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之后,汽车厂家们自然也就看明白了风向。
于是我们看到,长安的深蓝、零跑汽车等品牌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增程车型,并且销量都还不错。
就连过去一直坚持纯电路线、甚至有些看不起增程技术的蔚来汽车,最近也传出了正在研发增程项目的消息。
厂家之所以这么积极,除了迎合市场需求,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原因:造增呈车,成本更可控,也更容易赚钱。
我们知道,一辆纯电动车,最贵的零件就是那块大电池。
一辆售价三四十万的纯电SUV,电池成本可能就要占到车价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而增程车因为有发动机这个“后备电源”,就不需要那么大的电池,电池容量可以减半,这一下就能省下好几万的成本。
用这省下来的钱,再加装一套技术非常成熟、成本也不高的发动机系统,总账算下来,整车成本比同级别的纯电车要低不少。
这多出来的利润空间,既可以用来降低售价,提升市场竞争力,也可以用来给车里加上大屏幕、电冰箱、按摩座椅这些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的舒适配置。
在电池技术没有取得革命性突破、充电网络还没有完全普及的当下,增程技术无疑是车企平衡性能、成本和市场接受度的最佳选择。
说到这里,我们得聊一个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行业历史。
要说咱们中国车企里,谁最早开始研究增程技术,那还真不是现在风头正劲的理想或者问界,而是我们的老牌国企——广汽集团。
时间得回到2014年,在那个大部分人对新能源车还很陌生的年代,广汽传祺就推出了一款叫做GA5 REV的增程式轿车。
那台车在当时就能做到纯电续航80公里,综合续航超过600公里。
虽然这个数据在今天看来不算什么,但在当时那个纯电车续航普遍只有一百多公里的环境下,这绝对是相当超前的技术。
可以说,广汽才是国产增程车的“开山鼻祖”。
只可惜,英雄生不逢时,那时候的市场环境、充电条件和消费者的认知都还远未成熟,导致这款超前的产品没能火起来。
广汽自己可能也因此对增程路线产生了怀疑,判断失误,转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纯电动和油电混动技术上,错过了增程技术爆发的第一波红利。
眼看着自己十年前就走过的路,如今被别人走成了康庄大道,广汽的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好在,作为一家技术底蕴深厚的车企,醒悟过来并不算晚。
如今,广汽已经明确表示,未来要坚持“纯电+增程”两条腿走路的战略,准备从2025年开始,密集地推出一系列增程式和插电式混动车型,要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他们派出的第一位“先锋大将”,就是广汽埃安旗下高端品牌昊铂即将推出的昊铂HL增程版。
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这台车确实是憋了个大招,产品力非常强。
它的纯电续航里程直接做到了惊人的350公里,这个水平已经超过了不少市面上的纯电动车,完全可以满足用户一周甚至更长时间的纯电通勤。
满油满电的总续航更是超过了1200公里。
更厉害的是,它还解决了增程车充电慢的一个痛点,搭载了800伏高压快充技术,号称充电10分钟就能增加210公里的纯电续航,这个速度已经和加油差不多快了。
再加上它提供6座和7座可选的大空间布局,明显是冲着理想和问界所在的家庭用车市场来的。
除了昊铂品牌,广汽丰田未来也计划在汉兰达和赛那这样的热销车型上推出增程版本,把广汽这十年来积累的混动和三电技术,赋能给合资品牌。
这种全方位的布局,足以看出广汽要夺回属于自己市场地位的决心和实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