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衰退!一场席卷欧美轮胎业的“大洗牌”已经开始

世界的参差,有时候比你车胎上的裂纹还要魔幻。

一边是米其林、固特异这些轮胎界的老炮儿,名字听着就感觉厚重、踏实,仿佛换上他家的轮胎,你的五菱宏光都能开出保时捷的抓地感。

另一边,是东方新势力们,名字可能你还得念两遍,但人家的财报数据,红得像刚蹦完迪的脸,增长率直接干到了两位数。

老钱们的世界,正在漏气。

而且是慢撒气,那种你开在路上浑然不觉,直到车身开始倾斜,方向盘开始打摆,你才发现大事不妙,但为时已晚。

不止是衰退!一场席卷欧美轮胎业的“大洗牌”已经开始-有驾

故事得从头说起。

轮胎这玩意儿,天生就是个洋货。

1888年,一个叫邓禄普的英国哥们,估计是嫌自家的三轮车太颠,颠得七荤八素,于是灵机一动,搞出了充气轮胎。

从此,人类的屁股得到了解放,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了“轮胎之父”。

后来的什么子午线轮胎、真空胎,各种黑科技,基本都是在欧美那片土地上开花结果。

所以你看《Brand Finance》搞的那个全球轮胎品牌价值Top 10榜单,米其林、马牌、邓禄普、固特异、倍耐力,五个响当当的名字,全是欧美老贵族。

他们垄断了技术,也垄断了品牌鄙视链的顶端,牢牢占据着高端市场,卖给你一条轮胎,利润可能比你一箱油还高。

这剧本,看起来能演一百年。

但现实专治各种不服。

根据《Tire Business》新鲜出炉的数据,这场百年大戏,好像要被强行切歌了。

先看欧洲三巨头。

法国的米其林,那个靠评星级餐厅闻名世界的胖子,同时也是全球轮胎业的带头大哥。

不止是衰退!一场席卷欧美轮胎业的“大洗牌”已经开始-有驾

2024年,大哥卖了256亿多美元的轮胎,依然是全球第一。

但光环之下,是-5.95%的同比增长。

这个数字,在欧洲三巨头里,跌得最狠。

大哥带头跳水,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德国的马牌,严谨得像个数学老师,下滑了0.27%,销售额124.66亿美元,算是稳住了阵脚,但“稳住”的意思就是没增长。

在如今这个不进则退的世界里,原地踏步约等于后滚翻。

意大利的倍耐力,专为法拉利、兰博基尼造鞋的奢侈品玩家,也负增长了0.96%。

看来就算是超跑,也带不动下滑的轮胎销量。

老贵族的下午茶,终究是喝出了铁锈味。

如果说欧洲哥几个只是集体感冒,那大西洋对岸的美国兄弟,简直就是进了ICU。

固特异,全球第三,一个名字听起来就很吉利的公司,日子却过得一点都不吉利。

2024年销售额174.47亿美元,同比暴跌6.7%。

不止是衰退!一场席卷欧美轮胎业的“大洗牌”已经开始-有驾

这个跌幅,冠绝全球前十大轮胎厂。

比他欧洲的三个难兄难弟加起来都惨。

财报上的负号,比扎在轮胎上的钉子还扎心。

问题来了,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轮胎巨头,怎么就集体趴窝了?

这背后捅刀子的,还不止一个。一刀来自家里,一刀来自外头。

先说家里的事。

轮胎是干嘛的?

给车跑的。

车卖不动,轮胎自然就没销路。

这逻辑简单粗暴,但就是真理。

欧洲市场,作为一个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马路上的车比新生儿都多的地方,汽车市场早就饱和了。

什么叫饱和?

不止是衰退!一场席卷欧美轮胎业的“大洗牌”已经开始-有驾

就是你家车库里那辆开了十年的大众还能跑,你老婆不让你换,你也没钱换。

数据是冰冷的。

2025年前三季度,德国车市下滑0.3%,法国下滑6.2%,意大利下滑2.9%,隔壁的俄罗斯更是直接崩了22.4%。

这些地方,可都是欧美轮胎厂商的传统后花园、自留地。

自己家里的韭菜都不长了,你上哪儿割去?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家里的火还没灭,外面的狼已经冲进来了。

轮胎这个行业,是个典型的“你少吃一口,我就能多吃一口”的零和博弈场。

当欧美巨头们在为几个点的下滑唉声叹气时,亚洲的同行们,除了日本那几家也开始有点老态的(比如全球第二的普利司通,也下滑了5.1%),剩下的中、韩、印玩家,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一样。

你瞅瞅中国的中策橡胶,全球第九,销售额增长9.05%;青岛的赛轮集团,全球第十,增长率直接飙到21.06%,简直是开了挂。

还有印度的MRF,增长9.45%;韩国的韩泰和锦湖,也分别有3.05%和7.24%的增长。

这已经不是弯道超车了,这是直接在你旁边修了条新路,还是条高速公路。

不止是衰退!一场席卷欧美轮胎业的“大洗牌”已经开始-有驾

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低端打高端,价格战嘛。

以前或许是,但现在,这事儿的性质变了。

一方面,中国、印度、东南亚这些新兴市场,经济在起飞,老百姓手里有钱了,满大街都是新车。

本土的轮胎企业,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己的市场自己嗨,这增长速度是欧洲老钱们做梦都不敢想的。

他们面对的是一片蓝海,而欧美巨头们守着的是一片红得发紫的血海。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游戏规则的改变。

新能源汽车,尤其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像一条鲶鱼,搅动了整个池塘。

国产车企的崛起,带来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国产车配国产胎,成了标配。

你买一辆比亚迪、蔚来、小鹏,低头一看,轮胎很可能是赛轮、是朝阳、是玲珑。

为什么?

因为主机厂采购的时候,发现国产轮胎的质量已经相当能打,静音、抓地、耐磨,各项指标都不虚。

最关键的是,性价比高到离谱。

不止是衰退!一场席卷欧美轮胎业的“大洗牌”已经开始-有驾

同样的性能,米其林卖你一千,国产品牌可能只要五六百。

对于车企来说,这是实打实的成本控制;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真金白银的实惠。

你可能会跟我抬杠,说米其林就是好,就是舒服。

没错,好,但好出的那20%的体验,值不值得你多花80%的钱?

这是一个灵魂拷问。

大部分普通老百姓,在经过一番朴素的盘算后,都会选择跟自己的钱包站在一起。

毕竟,生活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每个月的车贷和账单。

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

所以你看,欧美轮胎的衰退,根本不是什么行业周期问题,而是一场结构性的、不可逆转的溃败。

他们的品牌故事讲得再好,历史再悠久,也抵不过市场的铁拳。

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总有人要被碾在下面。

过去,他们是坐在轮子上的人,现在,他们可能要成为轮子下的人。

这场衰退,或许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当东方的新能源战车,装着东方的轮胎,开遍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时,那些曾经的轮胎贵族们,可能会发现,留给他们的,只剩下博物馆里的展位了。

别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我的钱包而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