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知家消息,7月4日,与小鹏G7上市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鹏汽车股价在2025年7月4日港股市场单日暴跌7.64%,收盘仍大跌6.56%。
对此,市场分析主要是G7定价策略引发盈利担忧,新车型G7最终起售价19.58万元,较预售价23.58万元直降4万元。虽刺激销量(开售9分钟大定破1万辆),但市场担忧低价策略挤压本已薄弱的盈利能力。对比竞品:较特斯拉Model Y低6.8万元、小米YU7低5.8万元,价格战或进一步恶化亏损(2024年净亏损58亿元)。此外,此前副总裁公开宣称“G7绝无可能低于20万”,最终定价与之矛盾,被指失信于消费者,动摇品牌忠诚度根基。
产品上,G7与自家G6价格重叠(G6起售价约20万元),可能引发同门内耗,稀释整体利润。主力车型MONA M03虽销量占比50%,但缺乏智驾功能且毛利率低,面临丰田、零跑等“激光雷达+12万定价”的降维打击。此外,小鹏汽车仍存在持续亏损与现金流压力问题,尽管2025上半年交付量超2024全年(19.7万辆),但“卖得越多亏得越狠”模式未改。叠加支付账期缩短至60天的政策,进一步加剧资金链紧张。
小鹏G7的“以价换量”策略虽短期提振销量,却暴露了盈利脆弱性、品牌信任缺口及产品内耗风险。在小米跨界颠覆、行业盈利模式重构的背景下,市场更关注其能否从“销量增长”转向“可持续盈利”,而非单纯订单狂欢。
不过,针对盈利问题,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G7发布会后的记者会上表示,小鹏二季度财报数据会非常好,小鹏G7的经营能力会非常不错,我们是在更好的经营和品质下卷价格。他强调,自己不认为小鹏在走性价比路线,小鹏MONA的定价也要比同级的产品贵。今年四季度盈利不是挑战性的目标,今年小鹏的经营结果会比所有人想象的还要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