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某样东西,明明从技术到用料都无可挑剔,价格也跌到了谷底,可就是无人问津,像一块被遗忘的璞玉。
英菲尼迪QX60,这台大六座豪华SUV,就成了这种“明珠蒙尘”的典型写照。
按理说,这车身长超过五米,六座布局,还有那引以为傲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和9AT变速箱,内里是半苯胺真皮和17扬声器BOSE音响,L2级辅助驾驶也一应俱全。
更离谱的是,终端价格都探到了27万,比那些BBA的中型SUV还低一截。
这不就是明摆着的“价值洼地”吗?
可残酷的现实是,最近三个月,它的总销量堪堪突破227辆,这数字,与其说是“惨淡”,不如说是直接被市场“隐形”了。
你说它产品力不济?
那可真是冤枉它了。
日产那台2.0T VC-Turbo发动机,那是凝聚了多年心血的结晶,动力储备绰绰有余,五种驾驶模式能应对各种路况,四驱系统在坎坷之处也能确保乘坐的安稳。
内饰那股子东方式的雅致豪华,半苯胺真皮的细腻触感,加上两块12.3英寸的大屏,细节之处尽显考究。
尤其是2+2+2的座椅布局,第二排的独立座椅不仅坐着舒服,中间那条宽敞通道,简直就是孩子们的游乐园。
后备厢的吞吐量更是惊人,足以承载全家人远行的梦想。
用“日产大沙发”来形容它的座椅舒适度,那是一点不带夸张的。
那么,究竟是何缘由,让这台“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豪华SUV,落得如此境地呢?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症结归咎于“消费者不懂货”时,是不是遗漏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时代脉络?
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咱们这片土地上,购车行为往往超出了简单的功能需求,更多时候,它承载着“社会符号”和“品牌光环”的意义。
这就像你去参加一场重要的宴请,菜肴的美味固然重要,但餐馆的招牌有时更能说明主人的心意。
英菲尼迪,即便技术底蕴深厚,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品牌识别度,与BBA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奥迪、宝马、奔驰,这三个名字一出口,无需赘言,它们所代表的阶层、品味和实力,早已不言自明。
而英菲尼迪呢?
许多人甚至分不清它究竟是哪个国家的品牌,是豪华还是普通。
仅仅这个销售数字,就足以敲响警钟:它在公众意识里的“能见度”,实在太低了。
再者,与某些固守的观念相悖,眼下的车市风向,正被新能源的滔天巨浪彻底颠覆。
当比亚迪、问界这类“新锐势力”们,凭借其炫目的高阶智驾系统和层出不穷的智能黑科技,轻而易举地俘获了大众的目光时,英菲尼迪QX60在智能化领域的“按兵不动”,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L2级辅助驾驶、360全景影像这些配置固然实用,但缺乏“高阶智驾系统”的加持,更没有在智能驾驶方面进行任何声势浩大的宣传,在当前这个以“智能化”为核心卖点的市场语境下,它无疑是错失了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的契机。
设想一下,如今亲友相聚,除了油耗、空间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是不是也多了几句“你这车能自动泊车吗?”“语音助手好不好用?”QX60未能在此方面大放异彩,无疑是自动放弃了部分流量和潜在的关注度。
从汽车制造商的视角审视,这背后其实是一场产品布局与市场宣推的“双重失调”。
对于英菲尼迪而言,它似乎尚未完全掌握中国市场的“新游戏规则”。
品牌传播的几乎停滞,无异于切断了与消费者对话的桥梁。
试问,你是否在社交媒体上频繁刷到过英菲尼迪的广告?
它是否曾发起过什么引爆全网的话题营销?
哪怕是高达10万的终端优惠,价格已经探到了27万的底线,这个“性价比”的标签也未能广泛传播,更没有掀起丝毫波澜。
这绝非单纯依靠产品硬实力就能扭转的局面,它需要的是一场全方位的“突围”。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豪华SUV市场本身就已趋于饱和,二线豪华品牌根本无以为继。
这种论调听起来有些道理,但深入思量,凯迪拉克、沃尔沃同样面临着类似的挑战,可它们的销量至少比英菲菲尼迪要好上许多。
这便说明,问题并非出在市场空间的匮乏,而在于如何有效地“抢占”这块空间。
这就像一位武林高手,内力深厚,招式精妙绝伦,却偏爱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也不擅长自我宣传。
结果呢?
江湖中人根本不知有此等高手的存在,自然也就失去了见识其高深武艺的机会。
因此,英菲尼迪QX60的困境,绝非仅仅是一辆车销量不佳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传统二线豪华品牌在当前残酷市场竞争中的迷茫与挣扎。
消费者早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好用”的基准,他们渴望的是“好用”之上,能够带来社交价值,满足个性化表达,甚至能够彰显自我身份认同的独特体验。
这个“叫好不叫座”的故事,最终指向了一个不容置疑的现实:在这个信息洪流滚滚、选择眼花缭乱的时代,仅仅依靠“硬核产品力”已然捉襟见肘。
品牌力的塑建、传播声量的营造、对时代趋势的敏锐洞察,以及与时俱进的营销策略,这些“软实力”的重要性,早已不亚于那些看似实实在在的“技术指标”。
如果你真的不执着于所谓的“品牌迷信”,纯粹追求空间、舒适性、静谧性与安全感,那么英菲尼迪QX60确实是一个值得“抄底捡漏”的理性选项。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得先知道它的存在,并且还得有那份特立独行,不被主流的“品牌至上”观念所裹挟的勇气。
这扇门,它虽然向你敞开着,但能真正迈步而入的,终究只是少数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