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很多人可能都听过一句流传了很多年的话,说的是“给中国五十年时间,也造不出来日本那么好的发动机”。
这句话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在不少人心里,听着挺不是滋味,但又好像没法理直气壮地反驳。
毕竟,在那个燃油车的黄金时代,日本车企在发动机和变速箱这些核心技术上,确实是世界顶尖水平,咱们国家起步晚,一直在后面努力追赶。
但是,时代总是在变的,有时候变得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
今天要是再把这句话拿出来说,可能就得换个角度来聊了。
因为现在发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那就是曾经被我们当成老师傅的日本汽车巨头丰田,为了在中国市场造出一款有竞争力的电动车,反过来用了咱们中国企业比亚迪的电池和电机。
这事儿听着是不是有点颠覆认知?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合作项目了,它更像是一个标志,标志着全球汽车行业的风向,真的变了。
这件事的主角,是一款叫做一汽丰田bZ3的纯电动轿车。
从外面看,车头上挂着大大的丰田标,给人的第一印象,这毫无疑问是一台丰田车。
可要是深究一下它的内里,就会发现玄机。
这台车的动力来源,也就是电动车最核心的部分——电池和电机,都不是丰田自家的技术,而是完完全全由比亚迪旗下的弗迪动力提供的。
具体来说,就是比亚迪现在最出名的刀片电池,以及集成度很高的电驱动系统。
这就好比什么呢?
就好比一个闻名世界的瑞士钟表匠,他以制造精密机械表芯而自豪,可突然有一天,他推出了一款全新的智能手表,而这块手表里最关键的芯片和操作系统,却是从一家中国的科技公司采购的。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不是因为他不想自己造,而是在智能手表这个全新的领域,他发现自己过去引以为傲的齿轮和弹簧技术派不上用场了,而那个中国公司的技术,才是当下最成熟、最受欢迎的。
丰田现在面临的情况就是这样。
在过去一百多年的燃油车历史里,一辆车好不好,关键看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
丰田在这方面是大师傅,它的发动机以省油、耐用闻名,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和口碑。
但现在,赛道变了,电动车成了新的发展方向。
电动车的核心技术,不再是发动机和变速箱,而是变成了电池、电机和电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电系统”。
在这条新赛道上,丰得可以说起步并不算早,甚至有些迟疑。
而咱们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像比亚迪这样的公司,因为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自身的提前布局,很早就一头扎进了新能源领域,埋头苦干了十几年,如今在电池技术和三电整合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根据一些全球性的市场研究数据,比如SNE Research在2023年的报告就显示,全球动力电池市场里,中国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加起来,就占了一半以上的份额。
这就意味着,当丰田这位燃油车时代的王者,想要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竞争也最白热化的电动车市场站稳脚跟,它发现最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直接采用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最优秀的中国技术。
所以,bZ3这款车的诞生,背后是市场的逻辑,是丰田为了跟上时代潮流,不得不做出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选择。
如果说电池和电机是电动车的“心脏”,那么智能系统就是它的“大脑”。
在今天这个时代,一辆车光是能跑还远远不够,还得足够聪明。
大家现在买车,尤其是买电车,都很看重车里的那块大屏幕好不好用,语音助手聪不聪明,辅助驾驶功能靠不靠谱。
在这方面,很多传统合资品牌的表现确实有点跟不上节奏,它们的车机系统常常被大家开玩笑说是“老年机”,反应慢、功能少、界面也不好看。
而中国的造车新势力和自主品牌,几乎是把造智能手机的那一套逻辑搬到了车上,大屏幕、高性能芯片、流畅的系统、丰富的软件,这些都快成了标配。
消费者的习惯一旦被培养起来,就很难再回去了。
丰田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bZ3这款车上,它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也找了中国的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来提供技术支持。
这再一次说明,丰田对中国供应链和技术方案的依赖,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硬件,也包括了软件和算法这些代表着未来方向的“大脑”部分。
面对自己在三电技术和智能化方面的暂时落后,丰田也并没有坐以待毙,它拿出了自己最后的、也是最引以为傲的看家本领——安全和品质控制。
所以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看起来非常夸张的宣传,比如把bZ3整台车泡在水里一天一夜,或者从好几米高的地方直接摔下来,甚至用大货车从车顶上压过去,最后车子还能正常使用。
丰田这么做,其实是在向消费者传递一个信息:虽然我的“心脏”和“大脑”是借来的,但我这身“钢筋铁骨”可是丰田祖传的,绝对安全、绝对可靠。
这是一种很聪明的策略,当你在新的战场上没有优势的时候,就拼命巩固自己的传统阵地,希望能留住那些仍然非常看重品牌信誉和机械素质的顾客。
但是,市场的反应才是最真实的。
尽管bZ3挂着丰田的标,用着比亚迪的技术,还做了这么多极限安全的营销,但从销量上来看,它和同价位的比亚迪海豹、长安深蓝这些纯正的国产电动车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这也让人们开始思考,当一台车最核心的技术都来自于另一家企业时,那个车标的价值还剩下多少?
消费者会觉得,既然核心技术都是比亚迪的,我为什么不直接去买一辆从里到外都更协调、智能化体验也更好的比亚迪呢?
所以你看,时代真的不一样了。
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很早以前就说过,中国的汽车公司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
当时可能很多人觉得这是句客套话,但现在看来,这更像是一个精准的预言。
那个困扰了我们很多年的“发动机之问”,在今天这个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大潮面前,其实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因为赛道换了,评价一辆车好坏的标准也变了。
丰田bZ3这款车的出现,本身就是对“五十年造不出日本发动机”这个老说法最有力的回应。
它就像一面镜子,清清楚楚地照出了全球汽车工业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过去,是咱们把日本车买回来,拆开来一点一点地研究学习。
而现在,轮到日本的汽车巨头开始研究,怎样才能更好地融入中国的产业链,怎样才能在中国这个变化飞快的市场里生存下去。
这个角色的转变,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能说明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