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仿佛也印证着毕师傅此刻的心情。
从月入近两万到如今的六千余元,这巨大的落差,如同从云端坠落,让他喘不过气。
他坚信,这背后,是四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
毕师傅,一位在杭州辛勤耕耘五年的网约车司机,常年在余杭区穿梭,每天至少十三个小时,风雨无阻。
他像一头不知疲倦的牛,日复一日地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只为养家糊口。
他精通杭州的每一条道路,熟悉每一个路口,在“添猫出行”平台上积累了良好的口碑,获得了“钻石级”司机的荣誉,这在平台上,是至高无上的肯定。
三月份,他的收入达到巅峰,19430元,这数字让他短暂地看到了希望的光芒。
然而,四月十二日,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那天中午,他接到一单,五位乘客,三个大人抱着两个孩子,显然超载了。
出于职业习惯和对乘客安全的考虑,他善意地提醒乘客注意孩子别弄脏座椅,语气或许稍显急切。
没想到,这句看似普通的提醒,却引燃了导火索。
一位女乘客认为他态度粗鲁,当场威胁要投诉。
这笔微不足道的17.79元车费,却成了毕师傅噩梦的开端。
订单完成后的第二天,他发现接单量骤减,更让他难以置信的是,接到的全是男性乘客,仿佛平台的派单系统对他施加了某种隐形的“禁令”。
这情形,让他想起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无奈与愤懑。
他兢兢业业,却遭遇如此不公,这让他心寒。
添猫出行平台客服的解释是“淡季订单减少”,这苍白的理由无法平息毕师傅心中的怒火。
他拿出手机,展示着二、三月份的收入截图,数据赤裸裸地摆在那里,无情地驳斥着客服的辩解。
更让他气愤的是,平台的投诉记录中,并没有4月12日的任何投诉信息,却莫名其妙地出现了“频繁打扰”、“分心驾驶”和“语言骚扰辱骂”等指控,这些莫须有的罪名,让他感到深深的冤屈和无奈。
毕师傅的遭遇,像极了《窦娥冤》中的窦娥,蒙受不白之冤,求告无门。
这不仅仅是个体司机的故事,它反映了网约车平台监管的缺失,以及平台算法对司机权益的潜在影响。
平台的规则,如同古代的律法,必须公平公正,才能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而毕师傅的遭遇,也提醒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依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他正在寻求其他途径维权,希望能拨开云雾,还原真相,重获公平。
而这雨,似乎也渐渐停了,希望,就在前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