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新手司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买车后用车频率不低,短短两三年里程就能累积到几万公里,但驾驶技术却始终没什么明显提升。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比刚入门的新手稍强一些,可和经验丰富的老司机相比,差距又十分明显。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个问题。
之前我其实已经和大家探讨过“频繁开车却难提车技”的话题,当时我以为身边的人不会有这样的困扰。毕竟他们常看我开车,我也会时不时和他们分享一些开车相关的技巧,所以我觉得大家多少会受我影响,至少知道该如何提升自己的驾驶水平。但今天和弟弟一起回老家的路上,他却主动提起了这个让他困扰的问题。
他说自己开车已经有两三年了,可在国道上始终开不到60公里/小时,车速一旦超过55就觉得太快,完全控制不住,根本不敢继续踩油门。而今天坐我的车返程时,他看到仪表盘上的车速一直稳定在七八十公里/小时,十分好奇:同样一段路,路况也相差无几,为什么我能开得这么快?想让我给他讲讲其中的窍门。
其实他遇到的这种情况,我以前也亲身经历过。我记得之前在文章里提过,刚开始开车的前三年,每次走今天这条国道,我都不敢开快。虽然算不上龟速行驶,也没到影响交通的“移动路障”程度,但车速基本不会超过60公里/小时。当时我也尝试过各种方法想要改善,可最终都没起到效果。只要车速接近60,我就会觉得快得离谱,眼前的景象飞速向后倒退,心里开始莫名发慌,总担心车辆失控或发生其他意外,脚下自然就不敢再往下踩油门了。
第一次跑高速时,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高速路面虽然更直更宽,但车速一旦超过110公里/小时,我就会感觉眼前的景物在飞速后退,心里完全没底。不过那段时间因为工作需求,我必须经常跑高速,根本没有逃避的余地,只能硬着头皮坚持。慢慢的,我也就适应了高速行驶的节奏。虽然当时在高速上我还是不敢把车速开到120公里/小时的上限,但跑完高速再回到国道行驶时,我发现情况有了明显变化。
这时我能轻松把车速提到60公里/小时,也不再有之前的恐惧感。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当你适应了更高速度的行驶状态,再回到国道开车,就会发现自己不再畏惧,车速也能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之前的上限。可如果一直只在国道上低速行驶,从没尝试过跑高速,想要突破自身极限提高车速就会非常困难。我们一定要主动锻炼自己,当发现驾驶技巧遇到瓶颈时,就说明需要进入更高难度的场景中磨练了。我当时虽然能开到60公里/小时,但这已经是我在国道上的极限,依然觉得路面弯道多、不好走,只能放慢速度行驶。可在一次川藏高原之行中“煎熬”了一个月后,我发现老家这边的路况简直好得惊人,驾驶技术也随之有了新的提升。
那次我从四川进入西藏,并没有一直沿着318国道行驶,而是在318和317国道之间来回切换,爬过了无数座山,经历了大量蜿蜒曲折的路段。刚开始在那些路上开车,我完全就是个“移动路障”,当地车辆一个个飞快地从身边驶过,速度快得像飞机一样,而我只能慢吞吞地前行,心里别提多憋屈了。但开了半个月后,我逐渐适应了那种复杂路况,也能像当地司机一样开得比较快了。虽然在西藏我还达不到本地人的驾驶速度,甚至在他们眼里我依然算慢的,但经过一个月的高强度磨练,当我再次回到老家的国道上时,发现这里的路实在太好开了,所谓的弯道根本算不上挑战,那些小弧度的弯道完全不值一提,我的驾驶技术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其实人都是这样,当你觉得自己的技术无法再进步时,就意味着你在当前的环境中已经遇到了瓶颈。这时候需要进入更高层次的圈子,去和更优秀的人竞争、学习他们的长处,等再回到原来的环境中,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这就和学习一样,你在普通班即便能拿到第一名,也很难比得上尖子班的学生。但当你在普通班夺冠后,主动去尖子班和优秀的同学竞争,等在尖子班跻身中上水平后,再回到普通班,就会发现自己已经遥遥领先。
这就是环境改变人的道理,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车技没有进步,说明你的用车环境一直没有变化,自然无法实现技术突破。试着换一个新的环境:经常跑国道就去试试跑高速,常跑郊区就去市区锻炼一下,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驾驶技术能有显著的提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