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车展新车云集,中国车企加速出海,本地化战略全面升级

最近,咱们国家的汽车行业可以说是越来越引人注目了。

可能很多人还没太留意,但一个巨大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就在前不久,德国慕尼黑举办了一场全球顶级的汽车展览会,这可是汽车界的“奥运会”,宝马、奔驰这些老牌巨头的家门口。

慕尼黑车展新车云集,中国车企加速出海,本地化战略全面升级-有驾

让人没想到的是,在这场盛会上,咱们中国的汽车企业成了最抢眼的一群人。

他们不是去一两家,而是浩浩荡荡去了一百多家,比上一届足足多了四成。

这架势,已经不是简单地去卖几辆车、露个脸那么简单了,背后传递出的信息量非常大,值得咱们好好琢磨琢磨。

这次在慕尼黑,中国车企可以说是拿出了看家本领,集中展示了自家最新的车型和技术。

这已经不是十几年前那种靠模仿和低价竞争的套路了,现在玩的是实打实的科技和品质。

就拿零跑汽车来说,它在德国直接发布了一款全新的全球车型Lafa5,这是一款紧凑型的两厢车,一看就是瞄准了欧洲消费者的口味。

而且,它在国内卖得挺实惠的B10车型,到了欧洲市场,售价直接定在了差不多二十五万人民币。

这个价格可不低,这说明什么?

说明咱们的汽车企业有了底气,认为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完全值这个价,敢于和国际品牌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竞争。

再看看比亚迪,它更是精准地抓住了欧洲市场的特点。

欧洲人特别喜欢开旅行车,觉得这种车空间大、实用,适合家庭出游。

比亚迪就在慕尼黑专门推出了一款Seal 06 DM-i的旅行版。

这车搭载了比亚迪最出名的DM超级混动技术,加满油、充满电能跑一千五百多公里,这个续航能力相当惊人。

这一招可以说直接打到了欧洲消费者的心坎里,用他们最熟悉和喜爱的车型,搭载我们最先进的技术,告诉他们,中国车不仅能造电动车,也能造出你们最喜欢的、而且性能更强的旅行车。

还有小鹏汽车,更是把场面搞得很有未来感。

慕尼黑车展新车云集,中国车企加速出海,本地化战略全面升级-有驾

他们不光带来了好几款热销的电动车,还把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陆地航母这些代表着未来出行方向的模型都带到了展会现场。

这种展示方式,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卖车,更像是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汽车工业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遥远的未来,我们在思考的是整个出行生态的变革。

广汽集团也带着旗下的好几个品牌集体亮相,展示了智能驾驶、高端座舱等前沿科技,并且宣布了正式进军欧洲市场的计划。

这些热闹的场面背后,是一组更实在的数据。

根据海关的统计,2024年咱们国家的汽车出口量已经超过了六百四十万辆,稳稳地排在全球第一位。

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更是第一次突破了二百万辆。

在竞争最激烈的欧洲市场,中国电动和混动汽车的市场份额也在节节攀升。

这些数字都在说明,中国汽车“走出去”已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

但是,如果仅仅满足于把车卖出去,那格局就小了。

现在,中国车企正在进行一场更深刻的变革,从过去的“走出去”,升级到了“扎下根”。

什么叫“扎下根”呢?

说白了,就是不再把自己当成一个外来的卖货商,而是要真正融入到当地市场,成为当地经济和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车企们想了不少办法。

一个很聪明的策略是“借船出海”。

比如零跑汽车,它没有选择单打独斗地去开拓陌生的欧洲市场,而是选择和欧洲本土的汽车巨头斯特兰蒂斯集团合作。

慕尼黑车展新车云集,中国车企加速出海,本地化战略全面升级-有驾

这个集团旗下有标致、雪铁龙、菲亚特等众多老牌子,在欧洲乃至全球都有着非常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工厂。

零跑和它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零跑负责提供先进的电动车技术和产品,斯特兰蒂斯则利用它现成的渠道来销售。

这就好比一个武功高强但人生地不熟的侠客,找到了一个当地最有势力的向导,强强联合,很快就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他们甚至还计划利用斯特兰蒂斯在马来西亚的工厂,直接在当地生产零跑的汽车。

另一个更扎实的做法,就是“安营扎寨”,直接在海外建立自己的基地。

比亚迪就把它的欧洲总部和新的研发中心设在了匈牙利。

这个研发中心的作用至关重要,它意味着比亚迪未来在欧洲卖的车,将会有很多是在欧洲本地进行设计和功能开发的,会更贴合欧洲人的驾驶习惯和审美需求。

这就好比一个中餐馆开到国外,不能完全照搬国内的菜单,而是要根据当地人的口味适当调整菜品,这样生意才能做得长久。

小鹏汽车也在慕尼黑宣布,要启用它在欧洲的第一个研发中心,目的就是为了能直接听到欧洲用户的声音,把他们的需求快速反映到产品创新上。

中国车企之所以要花这么大力气去搞“本土化”,是因为这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过去,咱们的产品出口到国外,常常会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比如设计不符合当地审美,功能不符合当地使用习惯。

同时,作为一个新来的品牌,知名度不高,很难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而通过在当地建厂、设立研发中心,就能更好地了解市场,造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同时,在当地生产还能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和关税,规避一些潜在的贸易壁垒,并且通过为当地创造就业,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提升品牌形象。

所以,从在慕尼黑车展上“秀肌肉”,到在海外建厂、搞研发,这一系列动作串联起来,展现了中国汽车工业一个清晰的战略升级路径。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数量扩张,而是向质量和品牌的高地发起冲击。

过去我们说“走出去”,是把产品卖到世界各地;现在我们说“扎下根”,是在世界各地建立我们的根据地;而最终的目标,是实现“走上去”,也就是在技术、品牌、行业标准等方面,都能站在全球汽车产业的顶端,成为受人尊敬的领导者。

这是一个从产品输出到技术、资本和管理模式全方位输出的转变,背后是中国制造业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厚实家底和日益增强的自信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