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买了理想L6 Max的哥们江江,已经好几天没在群里说话了。起初我还以为他忙,后来才咂摸过味儿来,估计是被理想i6的首销價给“创”到了。
23.98万,还白送你空气悬架、电吸门和冰箱。理想这次是真的拼了,或者说,今年的市场里,谁都得拼。
i6的内部代号叫“鲨鱼”,老实说我端详了半天也没瞧出哪里像。可能是车身比i8短了一截,那个溜背的斜率更陡了些,侧面看过去确实利索了不少。没有第三排的拖累,车尾就可以收得更紧,配上那个贯穿尾灯,恍惚间竟有点ET5T的影子。
i8刚出来那会儿,大家聊得最多的就是为啥一个纯电车连个前备箱都没有。后来才明白,为了把空间全留给乘员舱,i8的车头做得比i6还短,确实是没地方再掏个洞了。i6就没这烦恼,大五座的布局自由度高太多,于是,理想史上第一个前备箱就这么来了。
轻敲两下车标,前机盖就弹开,这个设计就告诉你,这是个能日常用的东西。那些需要钻进车里按电钮开启的,基本都是摆设,操作起来太麻烦,没人会用。前备箱空间没公布具体数字,但塞个20寸的行李箱进去,绰绰有余。深度也合适,拿东西不费劲。
问题出在关闭的时候。这盖子没电吸,得自个儿使劲往下按。这一下就带来两个小麻烦:一是得找准发力点,不然可能得按好几次,对力气小的女生不太友好;二就是,车头这地方看着干净,其实全是灰,摸完一把再坐进米色的内饰里……算了不多说了,记得擦手。
后备厢的表现倒是很不错,没了第三排,进深足足有1.1米。理想还把电机控制器之类的零件往前挪了挪,硬是给挖出来一个巨大的下沉空间,算是弥补了i8的一大遗憾。
坐进车里,感觉很熟悉,i6和i8的内饰风格一脉相承,那种环抱式的温馨感。手能碰到的地方基本都是软的,理想的车总有种魔力,用料不错,但不会给你豪华的压迫感,更像回家。这次还多了个“音乐家模式”,以前调音得对着那些看不懂的均衡器参数瞎拉,现在可以直接听着基准音乐调,我这种音乐白痴居然第一次有了自己动手调音的念头。
前排座椅的侧翼很高,包裹感挺好,开启躺椅模式后承托也还行,当然跟真正的零重力座舱还是有差距的。3米的轴距让后排空间非常宽裕,不管是头顶还是腿部,都没得说。
试驾之前,理想花了不少时间来讲i6有多运动,什么高性能模式动力更猛,CDC电流介入更积极,路感更清晰。实际开下来,i6确实比i8运动,但它,绝对不是一台运动车。
这话听着矛盾,拆开说就明白了。运动模式下,双腔空悬会变成单腔,CDC调节也更快,在山路过弯时,底盘的支撑确实很足,侧倾小,信心挺强,还不是那种死硬的感觉。但这种运动,也只是跟自家的i8比。真要跟那些标榜运动的车型放一起,i6提供的路感和支撑还是差点意思,转向也依旧是家用车的调调,车头的反应不够快,也没什么回馈。
所以,别带着开运动车的期待去看它。要是换个角度,你想要的是一台以舒服为主,顺带有点驾驶乐趣的家用车,那i6几乎就是完美的。舒适模式下,双腔空悬和CDC能把路面的细碎震动过滤得干干净净,配上前后四个液压衬套,走烂路的时候,你能听到悬挂在下面“哐哐”地干活,但传进车里的震动却很有限,真有点“魔毯”的意思。
i6也是理想第一台提供后驱版的车。后驱版一个250kW的后电机,四驱版再加个150kW的前电机。两个版本我都试了,说句实话,99.99%的人买后驱就足够了。法定限速内,后驱的动力不管是加速还是超车,都绰绰有余。四驱的中后段爆发力是更强,可日常真用不上,还更重、更费电、更贵。当然,北方的朋友可能还是得考虑四驱,顺便还得惦记一下那块磷酸铁锂电池在冬天的表现。
试驾那天天气不错,20度,我开得比较暴力,后驱版的驱动电耗大概在15.5kWh/100km,算下来实际续航接近500公里。这个数字仅供参考,日常开应该会更低一点。
其实回头想想,i6和i8的综合体验差距并不大。理想在i8上搞错了一件事,大家对纯电的新形态并不感冒,作为家用车,体验才是核心。i8各方面都好,但它有个致命的短板,一个六座车,后备厢小到几乎没法六人满载出行,这本身就是个悖论。i6最大的进步,就是在保持i8所有优点的基础上,把储物空间这个短板彻底补上了。再加上一个简单明了的配置和极具杀伤力的价格。
这车,想不火都难。也不知道江江什么时候才会在群里重新开始聊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