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上的乘员安全保护设备得到了极大化的更新,不再停留在通过车架吸能、溃缩,以及前方那一两个胸部气囊起到保护作用的阶段。而是加入了大量的主动式安全设备,通过系统软件来辅助驾驶员甚至是接管车辆,从而更迅速地刹停车辆,避免碰撞的发生,已经不是停留在碰撞后的保护,而是避免出现碰撞。当然,被动式安全保护配置也得到了大量升级,气囊对人体的覆盖面积以及数量都和5年甚至10年前有着天差地别。
然而,有许多人不了解的是,即便是车上有再多的主动式安全功能或N多个气囊,真正发生意外时第一时间起到保护作用的是每次开车前都要系上,但最不起眼的安全带。最简单来说,安全带的作用便是通过束缚系统,在车辆遭遇碰撞或急刹情况下,将乘员最大限度地固定在座椅上,从而不会被抛出车外以及让安全气囊有效地发挥作用。这也是为何,在咱们国内从前排强制要求系安全带,到如今推崇或强制要求后排一样要系上安全带的主要原因。
图:切记,请勿张冠李戴地认为“安全带是Volvo发明的”这类刻意误导的商业宣传,安全带是由英国人乔治·凯利发明的,先从飞机上应用后下放到汽车上使用。三点式安全的发明权同样不是Volvo的,它是由美国人休·德黑文在1955年发明的;Volvo工程师尼尔斯·博林更多的是修改专利,所以,敬请国内那些自媒体博主们别再造谣生事了,为生计吹捧甲方爸爸没问题,但请勿混淆视听地乱吹。
图:安全带的形式从基础的两点式进化到三点式,之后还有广泛在赛车领域使用的四点式和五点式等。
我们有所不知的是,安全带的进化历史背后都是血淋淋的教训,这使车企增加在该方面的研发投入以及政府部门推出对应条例,强制要求车内成员系上安全带。关于汽车安全带进化历史,咱们之前已经详细为大家介绍过,因此在本文中就不过多赘述了。只不过,在汽车上应用三点式安全带的分水岭是瑞典沃尔沃汽车于1959年开始的。经过多年发展,沃尔沃汽车在近期推出了“多自适应安全带”,与普遍采用三种负载限制器的三点式安全带不同,多自适应安全带利用多个11个传感器来计算佩戴者的身高、体重和体型,甚至能识别佩戴者的坐姿和车辆在事故中受到的撞击方向和严重程度,通过以上种种传感器和负载限制器,多自适应安全带在最短时间内调整安全带负载,将佩戴者束缚在座椅上。
对应体型较大的佩戴者将获得更高的安全带负载设置,以减少头部因晃动从而受伤的风险,而体型较小的佩戴者由于体重较轻,因此将获得较低的安全带负载,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肋骨骨折的风险。目前该安全带已经在沃尔沃位于瑞典的安全中心碰撞实验室中完成开发和测试,并且在日后还能根据车辆在日常使用遭遇碰撞后,反馈回来的数据进行OTA更新优化,进一步优化该安全带的束缚性能。
多自适应安全带配置,将在明年推出的新BEV EX60上成为标准配置,并在日后广泛装配在各种不同的新车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