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款的斯巴鲁森林人到店了,也公布了上市日期,在汽车圈里引起了一些讨论。
很多人都在问一个很实在的问题:在现在这个国产车这么厉害的时代,这款换了新内饰、标配全时四驱的纯进口SUV,还能卖得好吗?
这车到底值不值得买,它面对的现实又是什么样的?
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个事儿里里外外掰扯清楚。
首先,咱们得聊一个买车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去哪儿买,以后去哪儿修。
这听起来简单,但对现在想买斯巴鲁的人来说,已经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可能在一线大城市的核心商圈,你还能找到斯巴鲁的门店,但只要你稍微往二三线城市,甚至是一些大城市的非核心区看一看,就会发现斯巴鲁的4S店是肉眼可见地变少了。
很多地方以前有店,现在地图上一搜,要么是“已关闭”,要么是“已迁址”,想看一眼实车都得跑老远。
这就带来一个很现实的连锁反应。
经销商为什么关店?
说到底就是车卖不动,不赚钱,撑不下去了。
而店越少,普通消费者买车的门槛就越高。
你想想,买车这么大一件事,总得看看实物,试着开一圈吧?
店都找不着,这第一步就卡住了。
就算你是个铁杆粉丝,排除万难把车买了,心里也得犯嘀咕:以后做保养、换零件、万一出了事故要维修,我得去哪儿?
是不是得专门请假开车到另一个城市去?
这个时间和金钱成本一算,很多人的热情就被浇灭了。
车卖不掉,经销商就更没信心,店就更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可以说,新款森林人还没正式上场和对手较量,它的后勤保障体系就已经出现了不小的短板,这对任何一款想走量的产品来说,都是非常致命的。
说完了买车难,咱们再坐进车里,看看这车最核心的部分——动力。
新款森林人用的还是一台2.5升的水平对置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马力169匹。
这个“自然吸气”发动机,说白了就是不带涡轮增压,它的好处是动力输出非常平顺,开起来很舒服,而且结构相对简单,可靠性不错。
在十几年前,这绝对是黄金动力。
但问题是,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现在是连十几万的家用车都在比零百加速的时代,是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满地跑的时代。
把169匹马力这个数字放到今天的市场里来横向比较一下,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
咱们不跟跑车比,就跟它价格差不多的国产对手比。
比如最近很火的方程豹豹5,它用的是插电混动系统,发动机加上前后两个电机,综合功率能达到680多马力,一脚油门踩下去,那个推背感和森林人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体验。
再比如长城的坦克400 Hi4-T,同样是插电混动,动力也很猛,而且人家能用纯电模式上下班通勤,大大降低了日常用车成本。
回头再看森林人,不仅动力数据上被远远甩开,官方公布的油耗居然还比老款涨了一点点。
动力没优势,油耗还高了,这让消费者怎么选?
在现在油价不便宜,大家都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大环境下,这一点确实不占优势。
当然,斯巴鲁也有自己的“独门绝技”,那就是左右对称全时四驱系统和EyeSight主动安全系统。
这两样东西确实是好东西,也是斯巴鲁多年来引以为傲的资本。
它的全时四驱系统在雨雪湿滑路面上的稳定性和抓地力,是得到广泛认可的,开起来确实让人心里有底。
EyeSight系统在主动刹车、车道保持这些功能上,也曾经是行业的领先者。
但是,最大的问题依然是“时代变了”。
曾几何时,全时四驱是个稀罕的高级配置,但现在,国产车企已经把四驱玩出了花。
电控四驱、智能四驱,特别是新能源车的电四驱,反应速度比传统的机械四驱快得多,扭矩分配也更灵活,甚至能实现“坦克掉头”这样的高难度动作。
斯巴鲁的四驱依然很优秀,但已经不再是那个“别人没有,只有我有”的绝对王牌了。
安全方面也是一样,现在你去看任何一台十五万以上的国产新车,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360度全景影像、透明底盘,这些几乎都成了标准配置。
而新款森林人呢?
像360度全景影像和手机无线充电这么实用的功能,居然还得分高低配,想拥有就得加钱买更贵的版本。
为了这几个功能多花两万块,很多消费者一算账,就觉得不划算了。
这两万块,在国产车那里,可能连座椅通风加热按摩都给你配齐了。
最后,我们来聊聊它的“纯进口”身份和所谓的“情怀”。
在过去,纯进口确实是高品质、高技术的代名词。
但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我们自己的汽车在技术、质量、设计上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这时候,“纯进口”这个标签带来的,更多的是更贵的价格、更慢的零部件供应速度和更不便利的售后服务。
它成了一种负担,而不是优势。
当一个产品在性能、价格、配置、服务等各个方面都找不到明显优势的时候,就只剩下“情怀”可以讲了。
我们不否认,斯巴鲁森林人是一款有特点、有驾驶乐趣的车,它承载了一代车迷的美好回忆。
对于那些钟爱水平对置发动机的独特运转质感、喜欢纯粹机械感的硬核玩家来说,它依然有吸引力。
但问题是,这样的消费者群体毕竟是少数。
汽车终究是一个大众消费品,光靠一小撮铁杆粉丝的支持,是撑不起一个品牌在中国这个庞大市场里的生存和发展的。
这次的更新换代,更像是在给老车主和老粉丝们一个交代,告诉他们“我们还在,我们还在努力”,但这种努力的幅度,似乎已经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脚步了。
它就像一个昔日的武林高手,虽然招式依然精妙,但江湖上早已是另一番天地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