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把越野车油门踩得轰轰响,四个轮子在泥潭里越陷越深。 他开的某美系硬派越野,号称“泥地王者”,此刻却像头困兽动弹不得。 汗珠子顺着脑门往下淌,手忙脚乱切换差速锁、低速四驱,车轮卷起的泥浆糊满了车窗,车屁股还在往下沉。 “完了,叫拖车吧。 ”他抹了把脸,掏出手机——这已经是本月第三次陷车救援。
不远处的沙梁上,一台挂着临牌的新车缓缓停下。 车窗摇下,探出个戴棒球帽的年轻人:“叔,要帮忙不? ”老张摆摆手:“别下来! 这烂泥潭吃车不吐骨头……”话音未落,只见那台车头竖着“东方醒狮”标的新车突然启动,轮胎稳稳压上泥潭边缘。 中控屏闪过“泥地模式已激活”的蓝光,车身像装了弹簧似的左右微调,打滑的左后轮瞬间锁止,动力唰地分流到右轮。 泥浆四溅中,车子如履平地般蹿出深坑,停在老张面前。 棒球帽小伙咧嘴一笑:“试试咱的猛士M817? 有智能E锁,三轮打滑都能单轮脱困! ”
这场面不是特效,而是猛士M817智能全地形系统的日常操作。 当传统越野车还在靠司机经验“手动战斗”时,这台车早把路况扫描、动力分配、车身稳定等复杂操作,打包塞进9个智能模式里。 AUTO模式就像请了位越野教官坐在副驾:长距离非铺装山路行驶,砂石路段自动收紧悬架;突遇湿滑泥坑,扭矩0.1秒内精准灌入抓地轮;攀爬45°陡坡时,6D IMU车身姿态感知系统直接把倾斜角、俯仰角数据怼到驾驶员眼前,比肉眼判断靠谱十倍。
更让硬核玩家拍案叫绝的是“越野专家模式”。 玩沙漠冲坡的老炮王雷做过测试:关掉电子限滑干预,手动调高后轮转向灵敏度,动力输出变得像手术刀般精准。 在敦煌的刀锋沙梁上,车子靠三电机848N·m的蛮力硬生生刨上坡顶,散热风扇全程稳控机舱温度。 而切换到新手最怕的交叉轴,智能E锁1秒完成四轮转速同步,单靠一个轮子附着力就轻松脱困。 “以前玩越野得带铁锹自救,现在带台M817等于带了支救援队。 ”王雷在越野论坛里这么写。
华为乾崑ADS 4.0系统则是这台车的“第二大脑”。 北京车主李薇每天通勤三环,最头疼胡同里侧方停车。 现在方向盘一甩开启P2P 2.0泊车,车子自己揉进4.5米长的窄位,比她老公停得还利索。 周末带娃去坝上草原,高速NCA自动处理环岛并线,鸿蒙座舱5的六块屏分工明确:中控屏导航、副驾屏放动画片、后排屏调空调。 孩子伸手要去碰飞航式旋钮,李薇一句“空调调到22度”,四音区麦克风秒响应。 “这叫铁汉柔情。 ”她笑着拍方向盘,丹拿音响流淌出交响乐。
安全性能更是猛到“变态”。 中汽中心测试场里,50km/h时速的卡车三连撞,83.2%超高强度钢打造的“战甲车身”愣是扛住了。 A柱内嵌的2000MPa热气胀管梁弯都没弯,撞完车门照常打开。 电池包更裹着10层装甲:9层防护材料+1300MPa冲压底护板,硬扛尖石凿击不起火。 全维防碰撞系统CAS4.0甚至能在草地湿滑时主动刹停,比老司机反应快半拍。
露营玩家赵鹏在车里支起双人床。 前排座椅放倒衔接后排,1.7米大铺直接躺平。 二排放倒更夸张——2.1米纵深塞进山地车,13个电源接口外接咖啡机、投影仪。 他拧开智能冰箱取出冰啤酒,6kW外放电煮着火锅:“五年前开越野车叫吃苦,现在叫享受。 ”
预售首小时9713张订单背后,是硬派越野市场的重新洗牌。 32.99万定价卡在坦克700 Hi4-T和豹5中间,却给到空悬+后轮转向+华为智驾的顶配。 那些吐槽“豪华越野买不起,智能电车野不了”的人,突然发现猛士M817把两条赛道并成了一条。
当传统越野车还在炫耀差速锁数量时,这台车已经用毫米波雷达扫描前方沟坎;当新能源车卷冰箱彩电时,它的蟹行模式正横着挪出悬崖窄路。 没有长篇大论的未来展望,只有车主群里刷屏的实拍视频:雪原上自动切换深雪模式的尾灯,涉过900mm深溪流时溅起的水花,还有沙丘顶端那抹华为星闪钥匙映亮的星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