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直存在争议,但是在前几年,理想汽车的市场销量还是十分可观的。但是在2025年,理想汽车的销量下滑严重,甚至部分汽车媒体直言,这只是理想汽车销量下滑的开始。
首先,理想汽车并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刚需产品,理想汽车更像是互联网公司在营销过程中满足部分人群的娱乐属性。早期的理想One采用的是东安发动机已经淘汰多年的一台1.5L三缸发动机作为增程器动作动力储备,后期的理想汽车,尤其是L系列的SUV还是使用增程式动力总成,这套动力总成尽管能用,但是动力转化的效率不高,直接的表现就是车辆的亏电状态下的油耗相比同尺寸的传统燃油车而言,能源消耗更大。换句话说,采用增程式动力的理想汽车本身的机械属性不强。
当传统的车企开始在增程式技术发力时,理想汽车的短板就更加明显。国内新能源大尺寸的SUV也有很多,比如奇瑞星纪元ET、比亚迪钛7等,甚至在最近刚刚上市的零跑D19车型,在车辆的配置上,还是车辆本身的机械素质上比理想汽车更胜一筹。这些车辆的售价比理想汽车低上不少,而且配置更高,理想汽车的生存空间就被无形的挤压。
其次,尽管各大媒体纷纷将理想汽车宣传,但是理想汽车被贴上了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标签,简单地说,理想汽车没有核心优势。那么,购买理想汽车的消费者在购买车辆时,享受到的车辆的什么?答案很明确,广告效益带来的体验感。这种体验感并不能持久,这就导致理想汽车在二手市场的保值率低的厉害。
大部分中国消费者对车辆的基本机械性能有刚性需求,并非车企的营销概念所迷惑。换句话说,大部分中国消费者在选购车辆时相对理性。那么,这就注定了理想汽车的市场空间是有限的,即使中国的汽车市场再大,但是打算购买理想汽车的潜在消费者并不多,当理想汽车在几年前积攒的客户消耗到一定程度时,理想汽车的市场空间就已经饱和了。
再次,尽管理想汽车在2024年就开始准备转型,但是转型并非立马有效果,而且这次转型没有突出理想汽车科技和独有的技术。在超充技术日益成熟的时代,理想汽车开始向纯电动车型发力,理想MEGA、i8、i6车型,但是这些车型在细分市场潜在的竞争对手非常多,而且竞争对手的车型使用性更强。即使理想汽车的纯电车型已经使用5C超充技术,但是比亚迪等传统大厂的纯电动车型开始普及兆瓦闪充等技术。这让理想汽车的车主在体验上没有了优越感。
最后,早期的新势力汽车——蔚小理,三家车企中,只有理想汽车没有推出廉价版的车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再好,部分消费者对理想汽车的品牌认知度并不高,新势力车企需要用低价车型让中国的普通百姓“试错”。部分媒体预计,理想汽车随着销量下滑,后续的车型也近能做到改款,而不是换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