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辆被戏称为‘换壳高尔夫’的奥迪A3,年年仍有人乐呵呵地为它多掏两万?真相是,它们共享70%零件,但剩下30%决定了奥迪的精髓:六边形格栅配矩阵大灯、软质搪塑内饰、精准调校的悬挂和降档积极的1.5T EVO发动机。高速风噪明显、低速双离合偶现顿挫——这并不是一辆完美的车,但你若在小两厢车里渴望豪华品牌的精致与驾驶乐趣,它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当嘉宾说出‘为热爱买单,当一回冤种也值’时,我们突然明白:买A3的人爱的是那份在狭窄城市里灵活穿梭的自由,以及无处安放的两厢车情怀。
主持人:我们这期节目的主题是奥迪A3,聊一辆被很多人叫做‘冤种车’的小车。你有没有觉得,好像买它的人,多少都带点自我调侃?
嘉宾:对,我懂你说的感觉。其实吧,‘冤种车’这词听着挺扎心,但说实话,很多车主嘴上喊冤,心里还挺乐意的。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事儿有点矛盾?
主持人:太矛盾了!花豪华品牌的钱,买的却是一辆跟高尔夫共享平台的小车,落地十七万,你说值不值?要不我们先说说,咱们今天到底聊啥?
嘉宾:当然得划个边界。我们不预测未来,也不吹不黑,就基于现有的车型信息和市场反馈,看看A3到底值不值得当这个‘冤种’。你刚说的平台共享,其实正是理解它的钥匙。
主持人:说到平台,我第一次听说A3和高尔夫有关系的时候,整个人都愣了。这俩车,一个挂着四个圈,一个还是大众标,怎么就扯上关系了?
嘉宾:哈哈,你不是一个人。但你要知道,A3从第一代开始,就是基于大众高尔夫四代的PQ 34平台打造的。说白了,就是同一个‘底子’长出来的。
嘉宾:1996年第一代A3出来的时候,只有三门掀背,看起来就像个没尾巴的跑车,特别个性。后来1999年加了五门版,实用性上来了。动力用的是1.8T汽油和1.9T柴油,当时算挺先进的。
嘉宾:关键是,1999年那会儿,它还推出了S3性能版,第一次在紧凑型车上装了quattro四驱系统。你想想,那时候能四驱的小车多稀罕?
主持人:等等,你刚说quattro?那不是Q7、A6L那种大车才配的吗?塞进一辆小车里,是不是有点‘小马拉大炮’的感觉?
嘉宾:你是不是想说反了?应该是‘小车配大心脏’才对。但说真的,这步棋挺大胆的。它让A3从一开始就不是普通家用车,而是带着点性能基因的豪华小钢炮。
嘉宾:到了2003年第二代,换到PQ 35平台,设计更圆润了,动力也更新为1.4T和1.8T。2010年进口到国内,起售价26.8万,那时候买它的人,真算是有眼光也有实力的。
主持人:26.8万!那会儿都能买辆不错的中级车了吧?现在回头看看,是不是有点贵得离谱?
嘉宾:其实也不算。你要知道,那是进口车,又是奥迪,品牌摆在那儿。而且它吸引的就是第一批想尝鲜豪华品牌的年轻人。
嘉宾:第三代开始,它上了MQB平台,轻量化、模块化,造车效率高了。2013年还出了三厢版,照顾中国人的口味。现在这代是第四代,基于MQB EVO平台,设计更激进,还上了1.5T EVO发动机,推出了加长的A3L。
主持人:了解了这段历史,就更容易理解现在A3和高尔夫之间的纠葛了。说起来,你第一次听说‘A3是换壳高尔夫’的时候,信了吗?
嘉宾:坦白讲,我信了一半。因为确实,它们之间的通用零件比例高达百分之七十。你想想,底盘、电子系统、甚至不少内饰件,都是共用的。
主持人:百分之七十?那不就是换个壳子、换个标的事儿?难怪有人说,多花两万买个标,太冤了。
嘉宾:你刚说的这个点特别关键。但别忘了,剩下的百分之三十才是重点。A3在用料和工艺上,确实比高尔夫高出一截。你摸过实车就知道,不是一回事。
嘉宾:而且价格上,A3两厢中配落地也就十七万左右,跟高尔夫走量版本差不到两万。你说贵,其实也没贵出天际。更离谱的是,A3销量有时候还能压高尔夫一头。
主持人:这我就纳闷了,你说大家都是理性消费者,为啥愿意多掏这两万?是不是就图个‘四个圈’的仪式感?
嘉宾:仪式感是一部分,但不止于此。我们不如把问题拆开看:买A3的人,到底图什么?又放弃了什么?
主持人:好,那咱们先来看看,A3究竟有哪些魅力,能让人愿意为它多掏腰包。你先说说,最打动你的是哪一点?
嘉宾:首先是外观,真的小而精。前脸是奥迪家族的六边形格栅,配上矩阵大灯,日行灯还能变样式,一亮起来,科技感直接拉满。
嘉宾:选个S Line套件,前包围更运动,侧面腰线带点肌肉感,轮毂也够帅。车尾是箭头造型的尾灯,转向有流水效果,底下还有扩散器和隐藏排气,整体看起来又运动又干净。
主持人:听你这么一说,我脑子里画面感就来了。相比之下,高尔夫虽然经典,但确实少了点锋芒,像穿校服的好学生。
嘉宾:对,就是这个感觉。A3像是穿了件定制夹克的年轻人,有态度。而且它车身只有四米三五长,一米八一宽,转弯半径不到五米,比高尔夫还灵活。
主持人:五米转弯半径?那在老城区那种窄路掉头,岂不是特别轻松?我上次在胡同里开个SUV,差点原地掉头失败。
嘉宾:是,我明白你的意思。那种时候你就知道小车多香了。而且它的悬挂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虽然结构普通,但奥迪调得讲究,滤震干脆,过弯稳,转向也精准。
嘉宾:动力是1.5T EVO发动机,一百六十匹马力,二百五十牛米,配七速双离合,百公里加速八点六秒。数字看着不猛,但日常开起来特别轻快。
主持人:八点六秒?我第一反应是,这算快吗?会不会小马拉大车?
嘉宾:你是不是担心动力不够?其实完全不会。这台发动机日常转速控制在两千转以内,省油又安静。你深踩油门,它降档快,动力来得直接,高速超车一点都不虚。
嘉宾:变速箱逻辑也清晰,换挡积极。说白了,它不是为了飙性能,而是让你在城市里开得轻松、自在、有节奏。
主持人:听起来就是那种‘不累人’的车。那除了开起来顺,内饰是不是也更讲究?我听说奥迪在这方面挺下功夫的。
嘉宾:没错。你一坐进去,就能感觉到差别。仪表台、门板上面都是软质搪塑或者带纹路的皮质,不是硬塑料。还有金属饰条和哑光面板,细节很精致。
嘉宾:按键的反馈特别清脆,接缝也整齐。中控还往你这边偏了一点,开车时看导航、调空调,伸手就够得着,特别顺手。
主持人:这么说吧,同样是十几万的车,高尔夫内饰给你一种‘实用主义’的感觉,而A3是‘简约而不简单’,对吧?
嘉宾:对,我确认一下,你刚说的‘简约而不简单’,其实就是那种不靠堆料,但处处有细节的感觉,对吧?
主持人:是,就是那种你越用越喜欢,越看越耐看的车。但话说回来,它有没有缺点?毕竟咱们不能光夸。
嘉宾:当然有。第一个槽点就是隔音。比高尔夫稍微好一点,但也没强到哪去。跑高速的时候,风噪胎噪都挺明显。
主持人:啊?豪华品牌隔音还这样?那长途开起来不得吵死?
嘉宾:说实话,两厢结构本身就不利于隔音,再加上成本控制,所以这车更适合城市代步。你要真想安静,可能得加钱上SUV或者三厢车。
嘉宾:第二个问题是干式双离合。低速跟车时,松踩油门可能会有轻微顿挫,冬天冷启动前十分钟,离合器结合慢,换挡还有咔嚓声。
主持人:等一下,你刚说‘咔嚓咔嚓’?那听着是不是特别心疼?我最怕变速箱出问题了。
嘉宾:你是不是想说这车不耐用?其实这些现象都比较轻微,不影响驾驶节奏。但如果你天天堵在路上,或者特别介意平顺性,那确实得慎重。
主持人:有优点也有缺点,那综合来看,A3在市场中的真实处境是怎样的?为什么有人觉得它是‘无奈之选’?
嘉宾:这就是关键了。你说它性价比高吗?十七万买个紧凑两厢小车,确实不算便宜。比起帕萨特、迈腾这种B级车,空间配置都没得比。
嘉宾:但问题来了——国内两厢精品小车选择太少了。很多要么是纯电,要么价格还更高。竞争少,价格自然下不来。
主持人:所以高尔夫和A3就成了‘你爱买不买’的硬气选手,对吧?就像你说的,冤种你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
嘉宾:是,我明白你的意思。买A3的人,图的不是空间、不是性价比,而是那种小车独有的灵活和驾驶乐趣,再加上奥迪的品牌和细节质感。
主持人:假设你是个实用派,家里有老人孩子,你会选A3吗?
嘉宾:不会。但如果我是单身或者小两口,喜欢开车,喜欢设计,愿意为品质感多花点钱,那A3反而成了少数几个靠谱的选择。
主持人:经过这番对比和讨论,我们似乎能更理解开头那个‘冤种’的说法了,但也看到了A3的独特价值。最后,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那个话题和愿望。
嘉宾:是啊,买A3算不算冤种?我觉得不完全是。它有品牌溢价,但也有真材实料。它贵,但在两厢车里,选择太少,它反而成了‘硬气’的存在。
主持人:所以归根到底,A3吸引人的,还是那个年轻动感的外观,灵活好开的车身,以及那种低调但精致的品质感。它不是完美的车,但在特定环境下,它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主持人:最后再问你一句,了解了这么多,你觉得买A3还算‘冤种’行为吗?
嘉宾:如果‘冤种’是指多花两万买品牌和细节,那可能是。但如果‘冤种’是指为热爱买单,那我觉得,当一回也挺值的。
主持人:说真的,我们这些喜欢两厢小车的人,某种程度上都是‘天涯沦落人’。市场上选择越来越少,但我们心里还留着一份执念。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燃油、混动甚至增程的小车出现,让我们不必再纠结于‘冤不冤’。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感谢你一路听我们聊下来,也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你心目中理想的两厢小车,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下期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