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提车秦L DM-i的时候,那叫一个意气风发。一年的时间,两万公里就这么跑下来了,我这脚油门踩得,估计比我心跳还快。回看行车电脑,EV里程一万三千多,HEV里程也就六千出头,这数据啥意思?意思就是,我,一个铁了心要把混动车当纯电车开的“经济适用男”,把抠门省钱这事儿贯彻到了每一寸轮毂上。刚开始那会儿,我巴不得天天守着充电桩过日子,看着电表转,心里那个美滋滋呀,感觉自己薅到了时代的羊毛,妥妥的“电门”信徒。
谁能想到呢?这羊毛薅着薅着,就感觉有点扎手了。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次周末,我开着车,兴冲冲地跑到市郊一个新开的商业区,想着逛个街的功夫,顺便把电给充满了。嘿,你猜怎么着?那充电桩前头排的队,比我当年高考进考场还壮观。好不容易轮到我,插上枪,一看屏幕,预计充满时间:58分钟。行吧,我忍。一个小时后,我心满意足地拔下充电枪,看着仪表盘上显示的续航里程——102公里。就在我准备潇洒离去的时候,旁边一辆造型科幻的纯电SUV也充完了,车主大哥乐呵呵地跟我打招呼:“兄弟,你这车不错啊。”我客气地点点头,随口问了句:“您这车充了多久?”大哥一拍大腿:“也差不多一小时,刚跳枪,显示续航480公里,够我跑一周了!”
那一瞬间,空气好像都凝固了。我脑子里嗡的一声,就跟电脑死机了一样。啥玩意儿?同样一个小时,人家是480公里,我这是100公里?这差距,已经不是差一点半点了,这是质的飞跃啊!我突然想起来,前阵子那个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发布会,王传福总在台上讲得那叫一个激情澎湃,说什么“馈电油耗进入2时代”,说什么“工业奇迹”。没错,油耗是真低,我那六千多公里HEV里程,一多半还是高速上跑出来的,油耗确实喜人。可是,可是这充电体验,怎么就跟不上节奏呢?我感觉自己像是买了个最新款的智能手机,结果发现它用的还是大哥大那个年代的充电器,这心里能平衡吗?知乎上有个匿名网友说得好:“混动车的纯电续航,就是薛定谔的猫,你没用完之前,永远不知道它到底值不值得你花时间去充。”现在我算是彻底明白了,这话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从那天起,我开车的心情就变了味儿。每次看到电量低于50%,心里就开始纠结。去充电吧,一想到那漫长的一小时和可怜的100公里续航,就浑身不得劲;不充吧,用油跑,又觉得对不起自己这“电门信徒”的身份,感觉像是一种背叛。这种感觉,就好像你花钱办了张健身年卡,结果每次去健身房都得先排队一小时,才能进去蹬五分钟单车,你说糟心不糟心?更要命的是,我开始琢磨着要不要把这车给卖了,换个纯电的,一了百了。结果一查二手车行情,心直接凉了半截。我这车,一年两万公里,车况好得跟新的一样,结果报价出来,直接给我干了个“骨折价”。卖?亏得我估计连摇裤都剩不下了。不卖?留着吧,天天看着它,就想起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那个480公里的纯电大哥,心里就堵得慌。这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卡在这儿了。你说,这DM-i技术是真香,还是我自己的用车场景出了问题?当初光想着省油了,怎么就把充电这茬儿给想得太简单了呢?这车,到底还开不开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