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的大事儿,是丰田突然不装了,摊牌了,说自己要搞全固态电池,2027年就要塞进车里。一时间,整个行业跟通了电一样,嗡嗡的。有人说这是深水炸弹,有人说是行业曙光,但在我一个中年人看来,这更像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主题是“我虽然迟到,但我要把桌子掀了”。
讲真,固态电池这玩意儿,说了多少年了,跟共产主义一样,谁都知道它好,但谁都没见过它完全实现。传统的锂电池,里面是液态电解质,你就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装着果汁的塑料袋,一不小心磕了碰了,就容易漏,漏了就容易着火,分分钟给你表演一个原地飞升。而固态电池,就是把里面的“果汁”换成了一块“能量果冻”,梆硬,稳定,你拿锤子砸它,它可能都懒得理你,安全性直接给你拉满,堪称电池界的金钟罩铁布衫。
不仅如此,这块“能量果冻”还特别能装,能量密度高得吓人。现在市面上那些动不动吹续航800公里的,在固态电池面前,都是弟弟。丰田吹的是什么?是2000公里。什么概念?就是你从北京开车去广州,中途可能只需要下来上个厕所,而不是像现在一样,焦虑地规划沿途每一个充电桩,算计着开空调会掉多少续航,那种感觉,比算自己每个月KPI还累。
但是,你真的信吗?诶,你先别急着反驳。我不是说技术是假的,我是说,这种实验室里的屠龙之术,拿到现实这个斗兽场里,可能连只鸡都打不过。2000公里的续航,听起来是把所有对手的蛋糕都端走了。但真正的竞争,从来不是在蛋糕上。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
你想想,决定未来交通秩序的,真的是你那块高精尖的固态电池吗?不,是小区门口横冲直撞的老头乐。你那套价值百万的自动驾驶系统,能算得过一个不打转向灯、突然左拐的外卖小哥吗?你的2000公里超长血条,能顶得住一个在高速上为了省电只开80的网约车大哥在你前面压着吗?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技术在这种混沌的现实面前,脆弱得就像一张纸。丰田想用一个技术上的“任意门”解决所有问题,但现实世界里,到处都是堵死的墙。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车企的宣传,有时候比我这比喻蠢多了。
丰田这次还拉上了住友金属矿山,说要一起量产正极材料,搞得跟复仇者联盟集结一样。强强联合,攻克难关,实现共赢。是是是,PPT上都是这么写的。但当下的汽车市场,哪还有什么体面和共赢?这就是一场黑暗森林闪电战,所有人都在极限施压,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价格打下来,让大家一起吃不上饭。那丰田这个玩法,就是直接告诉大家,几年后我要开一家米其林三星,你们这些沙县小吃都等着关门吧。
就问你怕不怕?同行看了也得傻。
问题是,这家米其林三星,现在还只存在于图纸上。2027年,听着很近,但在今天这个一天一个价、一年换一代的电动车市场,2027年跟上个世纪没什么区别。开什么玩笑,到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到时候,可能满大街跑的已经是会飞的汽车了,谁还在乎你这块不会燃烧的“压缩毛巾”?
我作为一个真的拥有过好几辆不同品牌电动车的人,我越来越觉得,很多时候我们买车,买的根本不是技术参数。会买奔驰的人,在乎的不是你那套车机系统有多智能,他在乎的是那个三叉星徽能不能让他多签几笔合同。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说什么内饰简陋、公差感人,他只会觉得你根本不懂那种“爱”。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这是一种信仰,一种玄学。
丰田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固态电池”这个技术名词,也变成一种新的“品牌玄学”。它的目标用户,可能根本不是那些精打细算的老百姓,而是那些愿意为未来、为一种“技术信仰”买单的人。它的逻辑不是“我的电池很牛逼”,而是“拥有我,你才牛逼”。
所以,固态电池的成本高不高?生产工艺复不复杂?这些根本不是问题。恰恰相反,高成本、高门槛,才是维持它“玄学”光环的必要条件。太便宜了,大家都有了,那还怎么装逼?
所以丰田这盘大棋,真的是要革了谁的命吗?我看不见得。它更像是一次心态上的自爆,一次不计后果的呐喊。它在向全世界宣布:你们这些新势力别嚣张,我丰田不务正业这么多年,现在要认真了。我要用你们听不懂的技术,在你们看不见的地方,直接成仙。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最终,丰田能不能靠这块“能量果冻”重塑车圈?也许能,也许不能。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成功地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在这场荒诞的、充满表演性的大型艺术展里,它至少给自己预定了一个最炸裂的舞台。至于台下的观众是会鼓掌还是会喝倒彩,那就只能等2027年,看它到底是掏出了一台时光机,还是一张画了饼的废纸了。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搬好小板凳,看戏。加大,加大,再加大。这戏,可太好看了。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