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最热闹的事,莫过于六座纯电SUV一下子就火了。
好像一夜之间,所有车企都商量好了一样,卯足了劲儿往这个赛道里冲。
咱们普通老百姓可能有点纳闷,前几年大家还在聊续航、比加速,怎么现在画风一转,全都开始比谁家车里能多坐一个人了?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
这股风潮,可以说是由特斯拉这条“大鱼”给搅动的。
特斯拉前不久放出话来,说今年秋天要专门为中国市场推出一款加长版的Model Y,名字可能叫Model Y L,直接就能提供六座或者七座的选择了。
这消息一出,国内的几家新能源头部车企可就坐不住了。
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向来最懂中国家庭需要什么,他马上就在网上喊话,让那些预算在二三十万的家庭用户再等一等,意思很明白,他家马上就有新东西要拿出来了。
紧接着,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也站出来表态,说纯电大五座、六座车的时代已经来了,蔚来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这一来二去的,火药味一下子就浓了,一场围绕着家庭出行的大战,眼看着就要拉开序幕。
其实要说起来,六座SUV这个概念能火,还真得感谢理想和问界这两家公司。
在早些年,咱们国内大部分家庭的出行场景都挺尴尬的。
一家五口人坐进一辆普通的五座轿车或者SUV,就已经塞得满满当当了。
要是再碰上二孩家庭,两个大人加两个孩子,再想带上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出门,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要么就得开两辆车,要么就得有人委屈地挤在后排中间那个又硬又不舒服的位置上。
至于那些七座SUV,听着座位多,可第三排的空间往往非常小,成年人坐进去腿都伸不直,短途应应急还行,时间一长比坐小板凳还难受,所以很多人都开玩笑说那是“宠物专座”。
就在这个时候,理想汽车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市场空白。
他们推出的六座车型,把第二排设计成了两个独立的座椅,中间留出了一条过道。
这个设计简直是神来之笔。
一来,第三排的乘客可以很方便地从中间走过去,不用再狼狈地翻折第二排座椅;二来,坐在第二排的家长也能轻松地转身照顾后排的孩子。
这个设计一下子就打动了无数中国家庭的心。
后来,问界汽车推出的M9,更是把这个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根据他们公布的数据,买M9的客户里,有超过九成的人都选了六座版。
这就充分说明了,六座布局不是车企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
理想和问界,就是最先发现这片蓝海的人,前几年可以说是吃尽了红利。
眼看着这两家赚得风生水起,其他车企自然是眼红心热。
大家突然都想明白了,与其在续航、智能驾驶这些技术上卷生卷死,不如回头看看用户的基本需求,解决家庭出行的痛点来得更直接。
于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风向彻底变了。
几乎所有主流品牌都开始布局六座甚至七座的大型SUV。
粗略统计一下,今年下半年准备上市的同类新车,没有十款也有八款,价格从二十万出头的入门级,一直到五六十万的高端豪华级,把整个市场塞得满满当当,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当所有人都挤到一条路上的时候,竞争自然就变得异常残酷,甚至有些“疯狂”。
首先就是尺寸上的攀比。
现在的新车,要是车身长度没超过五米二,轴距不到三米一,感觉都不好意思开发布会。
车是越做越大了,看起来气派,空间也确实宽敞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车身越来越重,很多车型的重量都直奔三吨去了,这不仅意味着电耗会更高,对操控性也是个考验,更别提在老旧小区或者狭窄的地下车库里停车、掉头有多费劲了。
其次是宣传花样上的推陈出新。
最早理想汽车提出“移动的家”,靠着“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三样法宝,成功地占领了用户的心智。
可现在,这套配置几乎成了大尺寸新能源SUV的标配,再拿出来说事已经没什么吸引力了。
于是,新来的玩家们就开始琢磨新词儿。
比如蔚来的子品牌乐道,就搞出了一个“得房率”的概念,说自家的车空间利用率特别高,就像买房子一样,让你感觉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特斯拉呢,马斯克向来不走寻常路,直接给新车配上了“鸥翼门”,就是那种向上开启的车门,确实非常酷炫,停在路边一开门,绝对是全场的焦点。
但咱们老百姓就得琢磨了,这种门真的实用吗?
万一下着大雨,你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打着伞,还得等着那个门慢悠悠地升起来,会不会很狼狈?
在狭窄的停车位旁边,它能顺利打开吗?
车企们为了吸引眼球,甚至开始玩起了各种营销套路。
前段时间,理想新款车的内饰照片在网上“不小心”流传出来,李想本人还亲自下场分析,演了一出“辟谣式宣传”的好戏。
还有小米的雷军,总有网友问他为什么不做六座车,他这边刚打完哈哈,那边小米汽车的官方账号就放出了SUV车型的测试照片。
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架势,背后其实是整个行业的集体焦虑。
以前靠增程技术打天下的,现在面对纯电技术的大趋势,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以前引以为傲的“冰箱彩电”,现在人人都有,也算不上什么核心竞争力了。
大家都怕被市场淘汰,所以只能拼命地往前冲,想尽办法抓住消费者的眼球。
面对这么热闹的场面,咱们作为准备花钱买车的消费者,可得保持清醒。
车企们宣传得再天花乱坠,我们还是要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问自己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我们家真的需要一辆这么大的车吗?
为了偶尔一次的全家满员出行,是不是要忍受每天上下班开着一辆“大公共汽车”的不便和高能耗?
第二,那些宣传里说得神乎其神的第三排座椅,真能让家里的老人在长途旅行中坐得舒服吗?
别到时候买回家才发现,跑一趟郊区,第三排的乘客还是伸不开腿,那就得不偿失了。
还有那些花哨的功能,比如百变座椅、鸥翼门,到底是真正的实用创新,还是华而不实的噱头?
说到底,现在厂家发布会上比的都是参数,但真正的体验是参数体现不出来的。
比如蔚来乐道主打的换电,到底方便不方便,我家附近有没有换电站?
特斯拉那个帅气的鸥翼门,下雨天会不会漏水?
问界引以为傲的前备箱,到底能装下几个行李箱?
这些问题,只有等实车上市,经过大量用户的实际检验后,才会有答案。
所以,对于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现在最好的策略就是“再等等”。
下半年这么多新车扎堆上市,为了抢客户,厂家之间肯定会有一场激烈的价格战。
等到十月份前后,市场趋于冷静,各种优惠、降价活动肯定会出来。
那时候再根据自己的真实需求,结合大家的实际用车口碑去选择,才不容易当那个“冤大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