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驴儿这事儿,搁现在细琢磨,滋味挺复杂的。
一头儿,它麻溜儿,方便,尤其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那简直是续了双腿。
可另一头儿,安全这码事儿,真叫人提心吊胆。
你想啊,街面上那些“嗖嗖”窜的老头乐,看着就悬乎。
所以说,管起来是必然的,给电驴儿挂牌、考本儿,也是为了大伙儿兜底。
这阵儿地儿上开始搞“双响炮”福利,白给牌照、送考下乡,听着挺熨帖,可背后也掖着不少门道,得掰扯掰扯。
先说这挂牌的事儿。
过去,上个牌子,得颠儿到老远的车管所,扒拉一堆单子,排老半天队,搁年轻人身上都够呛,更别说那些腿脚不利索的老人家了。
现如今,直接把服务送到家门口,甚而送到屯里,麻利是真麻利。
可这事儿就能一劳永逸了?
怕是没那么简单。
不少老人家骑的电驴儿,其实压根不合规制。
速度冒尖儿,电瓶不正经,这些都是埋雷。
赠牌是好事,可要是只管送,不管驴儿本身的成色,那不就是把“烫手山芋”塞给大伙儿了吗?
还有,牌照一脱手了事,后续的盯梢和服务能不能跟上?
这些都得盘算盘算。
再来说这送考。
这事儿的初衷是好的,让老人家也能持证上岗。
可驾照这玩意儿,可不是一张纸糊弄事儿,它代表着安全意识和驾驶把式。
考场放宽是肯定的,可得宽到啥份儿上?
要是光走个过场,那还不如免了。
要知道,老年人的反应劲儿、眼力、耳力都在退坡,这是自然规律。
让他们骑电驴儿,本身就自带风险。
要是再不敲打敲打,不严考核,那摸到本本的老人家,真能稳当驾驶吗?
这里头其实别扭着。
一方面,咱们想给老人家行个方便,让他们乐呵乐呵。
另一方面,咱又不能撇下安全这茬儿,不能让他们陷在险境里。
当咱们老拿“老人家没安全意识”说事儿的时候,是不是忘了更深的原因?
譬如,公交不给力,老人家出门不方便; 娃们忙得脚不沾地,没空照应老人; 乡下地方没啥耍的,老人家只能靠电驴儿打发光阴。
光拿公交这块儿来说,就足见问题的棘手。
不少小地方或者村镇,公交线路寒碜得可怜,班次隔得老远,老人家出门难于上青天。
他们不是不待见公交,是没得挑。
所以啊,摆平老人家电驴儿安全这事儿,不能光靠“双响炮”福利,更得从根儿上解决他们的出行渴求。
夯实公交,添置社区服务,让老人家多些门道,这才是治本之策。
当然了,这不代表“双响炮”福利没啥用。
起码,它是个好的由头,一个表态。
它明摆着,有关部门开始瞅着老年人的出行这码事儿,开始摸索着解决它。
只是,咱不能把宝都押在“双响炮”上。
它只是个“小甜枣”,真正要紧的是一桌丰盛的“大餐”。
这“大餐”囊括了周全的交通规矩、严苛的车辆把关、持久的安全念叨,以及全社会对老年人的体恤和敬重。
说白了,老人家骑电驴儿,不止是交通的事儿,更是桩社会的事儿。
它牵扯到老年人的日子过得咋样,牵扯到社会的公道,也牵扯到咱们每个人的良心。
所以,下回在道上碰见骑电驴儿的老人家,多一份体谅,多一份耐心,兴许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避开一场祸事。
归根结底,谁都有老的那天,不是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