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新选择,不是大VAN买不起,8方车更有性价比!

最近你要是多留意一下马路上跑的那些送货的小货车,可能会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以前我们常见的不是那种特别大的轻卡,就是小巧的微型面包车,可现在,一种个头不大不小,看着正合适的厢式货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VAN,出镜率越来越高了。

而且,你要是跟懂行的聊一聊,他们会告诉你,现在最火的,是一个特定的尺寸——8立方米,行话叫“8方”。

这就奇怪了,为什么大伙儿像是约好了一样,都盯上了这个数字?

商用车新选择,不是大VAN买不起,8方车更有性价比!-有驾

从江淮、长安这些老牌车企,到远程商用车这样的新势力,十几家公司都争先恐后地推出自家的8方VAN。

这东西以前在市场上就是个不起眼的角色,怎么突然之间就成了人人都抢的“香饽饽”了?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整个商用车行业都为它着了魔?

其实啊,这事儿一点也不突然,它背后是咱们整个生活方式和城市运转模式的巨大变化。

你想想看,现在的物流和十年前能一样吗?

以前,物流公司的大车,可能就是从一个大仓库拉一整车货,送到另一个大批发市场,任务就算完成了。

但现在呢?

我们买东西的方式变了。

晚上十一点,你可能心血来潮在手机上点了一份生鲜,要求第二天一早送到家门口;中午在办公室,和同事们一起拼了个社区团购,下午就得有人把菜送到小区门口的自提点;更别提那些购物节了,无数个小包裹像潮水一样涌进城市,需要一个个送到我们手里。

这种“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的新模式,把过去那种大批量、长距离的运输,彻底打碎成了无数个“高频次、小批量、多网点”的短途配送任务。

商用车新选择,不是大VAN买不起,8方车更有性价比!-有驾

说得形象一点,整个城市的物流,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大规模的“蚂蚁搬家”,零碎又紧急。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过去的老车型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

你让司机开一辆大轻卡去送社区团购的菜?

先不说装不满一车货浪费空间,光是想开进那些弯弯绕绕的老小区,或者下到限高两米二的地下车库,就够司机喝一壶的了,找个合适的停车位更是难上加难。

那换成微型面包车呢?

虽然灵活,但装载空间太小,可能跑两三个地方就得回仓库补货,一天下来光跑在路上的时间就占了大半,效率太低,挣的钱还不够油费。

这时候,8方VAN的优势就完全显现出来了。

它的装载空间,差不多是微型面包车的两倍多,一趟能干过去两三趟的活儿;而它的车身尺寸,又被巧妙地控制在了一个非常灵活的范围内,进城、进小区、下地库都毫无压力。

它既有轻卡的装载能力,又有微面的灵活性,简直就是为了现在的城市配送场景量身打造的“多面手”。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车还特别受货运平台司机的欢迎。

现在很多司机都是在手机APP上抢单,这里面其实有“潜规则”。

商用车新选择,不是大VAN买不起,8方车更有性价比!-有驾

平台的大数据算法,会倾向于把那些路程不远、但运费不错的“优质订单”,推送给那些车辆方量更大的司机。

平台的逻辑很简单:你车大,一趟就能拉完,效率高,客户满意度也高,平台当然愿意把好单子给你。

所以,对于司机来说,一辆8方VAN不仅仅是个拉货的工具,更是一个能帮自己抢到更多好活儿、挣更多钱的“神器”,能不受欢迎吗?

从数据上看,这种趋势非常明显,去年中型VAN车型的销量增长了三成以上,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以8方为代表的这些产品。

当然,光有市场需求还不够,政策和技术的推动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过去,货车领域有个老大难问题,叫“大吨小标”,就是一些轻卡明明有着重卡的底子和承载能力,却挂着蓝牌,为的就是进城方便、费用低。

这种车严重超载,安全隐患巨大。

现在,国家下大力气整治,很多地方的高速路口都装上了称重设备,蓝牌货车一过磅,只要超重,二话不说直接劝返。

这条路被堵死之后,那些规规矩矩、按照标准载重量设计的8方VAN,就成了最合规、最放心的选择。

一方面是严格管理,另一方面,国家又给新能源车打开了一扇大门。

你买一辆电动的8方VAN,不仅能免掉一大笔购置税,更重要的是能拿到很多大城市宝贵的“路权”。

商用车新选择,不是大VAN买不起,8方车更有性价比!-有驾

当别的燃油货车还在因为早晚高峰限行规定,在城外干着急的时候,你的绿色牌照电动VAN已经畅通无阻地穿梭在市中心的大街小巷了。

这一“堵”一“放”,优势立马就体现出来了。

对于分秒必争的城市配送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路权就是生命线。

技术上的进步更是给这股热潮添了一把火。

以前很多人总担心电动车拉不了重货,觉得车身结构软,容易变形。

这确实是过去承载式车身(就是没有独立大梁的那种车身)的一个弱点。

但现在,中国的汽车工程师们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们通过使用强度更高的特种钢材,并且创新地让底部的电池包外壳也参与到整个车身的受力结构中,相当于给车身加了一层坚固的“骨骼”。

这样一来,车身既轻便,又异常坚固,拉重货也不在话下。

当然,如果你就是需要拉建材、做工程这种重体力活,也有传统的非承载式车身(带独立大梁)的8方VAN可以选择,那种车身结构和硬派越野车一样,主打一个结实耐用。

你看,无论是送快递的轻活儿,还是拉水泥的重活儿,8方VAN都能胜任,真正成了一车多用的“万金油”。

商用车新选择,不是大VAN买不起,8方车更有性价比!-有驾

最关键的是,随着我们国家电池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规模化生产,电池成本降得非常快,现在买一辆电动VAN的价格,已经和同级别的燃油车差不多了。

买车成本相当,但用起来,电费可比油费便宜太多了,这笔经济账,每个跑运输的人都会算。

面对这样一个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的新风口,各大车企自然是闻风而动,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在这个赛道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比如吉利旗下的远程商用车,就主打科技牌,推出的“超级VAN”不仅空间大,还配备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成了很多大型物流公司的首选。

长安汽车则另辟蹊径,通过全新的正向研发,在有限的车身长度里做出了惊人的8方大空间。

江淮汽车更是精准地抓住了用户的需求,提供了8方和10方两种“黄金容积”供选择。

还有像上汽大通、东风、金杯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也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8方产品。

金杯甚至提出了宏大的全球战略,不仅发展纯电动,还同步布局甲醇、混动等多种能源形式,决心要把中国的优秀商用车卖到全世界去。

看到这么多企业都挤在同一个赛道里,有人可能会担心,这会不会最后演变成一场低价竞争的“内卷”,大家互相杀价,谁也赚不到钱。

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但从目前的态势来看,8方VAN的火爆,更像是一种市场的自然选择。

它就像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恰好满足了用户对载货能力、续航里程和购买成本这三个核心要素的最佳期望。

这不是车企们在盲目跟风,而是广大的市场和用户用真金白银投票选出来的结果。

当政策的鼓励、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需求这三股力量汇集到一起时,8方VAN的走红,就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说到底,对于现在成为物流行业主力的90后、00后年轻人来说,他们需要的不再仅仅是一个能拉货的冰冷工具,而是一个能帮助他们更轻松、更高效地赚钱,能够并肩奋斗的“智能伙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