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新车遇冷!车企告别流量,卖点趋于同质?

今年成都车展,新车“哑火”成了主旋律。没有惊天动地的首发,没有颠覆行业的技术亮相,反倒是“送电池”“送漆面”“开通换电路线”这类促销信息刷屏朋友圈。我逛完整个展馆,最大的感受是:车企不再玩流量了,而是集体回归“卖车”本质。可问题是,当所有品牌都在推插混、上智驾、搭鸿蒙座舱时,消费者真的还能分得清谁是谁吗?新能源车的卖点,是不是已经“千篇一律”了?

一、车展变“促销会”:从“秀肌肉”到“拼价格”

说实话,这届成都车展的冷清早有预兆。雷克萨斯、捷尼赛思、捷豹路虎等豪华品牌集体缺席,让展馆少了些“高奢味”。而剩下的品牌,也没拿出太多重磅新车。反倒是比亚迪、零跑、蔚来这些品牌,把展台变成了“促销发布会”。

比如零跑直接喊出“摩根粉车漆免费送”,听起来像极了电商平台的限时秒杀。蔚来虽然带来了乐道L90七座版和萤火虫游牧美拉德版,但真正让人记住的,是“全系标配100kWh长续航电池包”和“年内贯通川西、滇藏换电路线”——这不是在卖车,是在卖“出行自由”。

我问了几个现场观众,大家普遍反馈:“看了半天,感觉每家都说自己有智驾、有鸿蒙、有快充,听得耳朵都起茧了。” 当技术成为标配,差异化从何而来?

二、新势力“不再整活”:从流量狂欢到务实卖车

还记得前几年的成都车展吗?极越、远航这些新品牌一亮相,展台围得水泄不通。新势力们热衷于“整活”——搞发布会、请网红站台、搞沉浸式体验区,恨不得把整个展台变成一场大型脱口秀。

可今年,理想、小鹏、蔚来这些头部新势力,全都“低调”得不像话。

成都车展新车遇冷!车企告别流量,卖点趋于同质?-有驾

理想没推新车,只讲了VLA司机大模型的技术进展,听着高大上,但离用户还远;

小鹏晒了销量,讲了三电和智驾突破,但没发布任何新车型;

蔚来的重点是“降本增效”和“换电路线扩展”,李斌甚至公开说:“研发的大投入阶段已经过去,现在要拼交付。”

这背后,是财报的压力。蔚来二季度亏了50.46亿,小鹏虽然亏损收窄,但离盈利还有距离,理想虽然盈利,但纯电车型还没打开局面。在这种背景下,新势力们不得不从“讲故事”转向“卖产品”。

我理解他们的选择,但作为消费者,我有点失落。曾经那个充满想象力的车展,现在更像一场大型4S店团购会。

三、新车同质化严重:华为技术“遍地开花”,谁还能玩出新花样?

这届车展并非没有新车,但问题在于——它们的卖点太像了。

昊铂A800:中大型轿车,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4.0 + 鸿蒙座舱5.0;

成都车展新车遇冷!车企告别流量,卖点趋于同质?-有驾

岚图追光L:中大型轿车,同样搭载华为乾崑智驾 + 鸿蒙座舱;

smart精灵#5 EHD:插混版,本质是现款车型的能源形式升级;

极氪9X、方程豹钛7:早前已亮相,车展只是“走个过场”。

我站在昊铂展台前,看着A800那套熟悉的鸿蒙界面,心里竟有点“审美疲劳”。不是说华为技术不好,而是当十家车企有八家都在用同一套智驾、同一个座舱时,消费者还能为谁买单?

华为的“朋友圈”确实越做越大,从鸿蒙智行到与长安、方程豹、岚图、昊铂深度合作,技术实力毋庸置疑。但对消费者来说,技术只是工具,车本身的设计、空间、驾乘体验才是核心。

比如乐道L90,它没堆最新智驾,但把SUV的空间利用率做到了极致——后排能放平、前排座椅能后翻,秒变“双人床”。我试坐过,腿部空间堪比D级轿车,后备箱还能塞下婴儿车+露营装备。这才是真正从用户需求出发的设计。

再比如智己LS9,即将搭载宁德时代钠锂混AB电池,抗低温、长续航,直接对标理想L9。这种在“三电技术”上的硬核突破,比“又一家用上华为智驾”更有说服力。

四、合资品牌“躺平”?技术更新慢半拍

成都车展新车遇冷!车企告别流量,卖点趋于同质?-有驾

相比新势力的“内卷”,合资品牌在这届车展的存在感更低。

东风日产只给N7加了个新配色;

别克搞了个“逍遥智行”辅助驾驶品牌,听着挺玄乎,但没实车演示;

福特烈马能实现高阶辅助驾驶,但目标用户本就小众;

宝马i4、沃尔沃XC70亮相,仅此而已。

我试驾过新款i4,底盘扎实,动力顺,但车机系统还是那套iDrive 8,和国产新势力比,智能化体验差了一代。不是说合资车不行,而是他们更新太慢,跟不上中国市场的节奏。

消费者现在要的不是“稳重可靠”,而是“聪明好用”。当国产车能把语音助手叫“小艺”“小P”“小迪”,做到连续对话、可见即可说时,合资车还在研究“怎么让CarPlay连得更稳”,差距就拉开了。

五、横向对比:谁在卷性价比?谁在卷技术?

成都车展新车遇冷!车企告别流量,卖点趋于同质?-有驾

我们拿三款中大型SUV来对比:

车型 智能化 动力形式 核心优势 不足

理想L9 自研AD Max 增程 空间大、舒适性高、家庭用户口碑好 纯电续航短,高速油耗偏高

小鹏G9 XNGP全场景智驾 纯电 智驾能力强,城市NOA覆盖广 增程版未上市,补能依赖超充

智己LS9 小米智驾+自研 纯电(钠锂混) 新型电池抗低温,续航扎实 品牌认知度较低,渠道少

如果你是北方用户,冬天怕续航缩水,LS9的钠锂混电池可能是更稳妥的选择;

如果你常跑城市,喜欢“放手开车”,G9的XNGP会更省心;

但如果你是三胎家庭,追求“移动大平层”,L9依然是标杆。

成都车展新车遇冷!车企告别流量,卖点趋于同质?-有驾

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适不适合。

六、未来趋势:差异化从何而来?

我始终相信,汽车不该是“技术堆料单”。消费者买车,不是为了炫耀“我有华为智驾”,而是为了“上班不堵心、带娃不累人、自驾不焦虑”。

未来的差异化,可能不在“谁用华为”,而在:

场景化设计:比如乐道L90的“可变空间”,就是为家庭出行量身定制;

补能体系:蔚来换电、小鹏S4超充、广汽A480超充,谁能让充电像加油一样快,谁就掌握主动权;

三电技术创新:宁德时代的钠锂混、比亚迪的刀片电池2.0、蔚来150kWh半固态电池,这些才是真“护城河”;

本土化智能体验:语音助手能不能听懂方言?导航能不能预判你常去的幼儿园?这些细节,才是智能化的“温度”。

成都车展新车遇冷!车企告别流量,卖点趋于同质?-有驾

写在最后:车展没看头?那是你打开方式不对

这届成都车展确实“哑火”了,但换个角度看,它更真实了。车企不再靠PPT和概念车吸睛,而是低头算账、拼交付、搞促销——这恰恰说明,新能源车市场正在从“野蛮生长”进入“精耕细作”阶段。

对咱们车友来说,这不是坏事。至少,你现在买的车,不会再是“期货”,而是真正能开回家、能跑长途、能带家人出门的产品。

所以,别抱怨车展没新车了。真正的“大招”,可能都留着年底广州车展见。小鹏增程版、智己LS9、全新电动MPV……好戏还在后头。

互动时间: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现在的新能源车是不是越来越像?你买车最看重的是“技术堆料”还是“真实体验”?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我也会定期回复大家的提问,说不定下次试驾,就带上你的问题去验证!

成都车展新车遇冷!车企告别流量,卖点趋于同质?-有驾

PS:车展那天我穿了双新鞋,结果走了三万步,脚底板到现在还疼……大家下次去看展,记得穿最舒服的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