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新闻,说武汉有个大哥,开着自己的电动爹,接上个叫V2G的充电桩,对着电网一顿输出,一小时挣了60块。
这事儿听着,是不是感觉新世界的大门一脚被踹开了?赛博朋克照进现实了?你的电动车不仅是个交通工具,还是个理财产品,每天停在那里就能下崽儿,比余额宝都狠。专家也出来站台了,清华大学的欧阳明高老师说,以后电动车充电都不要钱,甚至还能赚钱,电池寿命嘎嘎富余,循环个3000次小意思,你开个十几年,剩下的次数拿来“炒电”,发家致富不是梦。
听起来太美了,美得像P出来的。
讲真,这套逻辑,堪称典中典。它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我有一个绝妙的主意,就差一个冤大头来实现了”。这个冤大头,就是每一个真心相信这套说辞的电动车主。
我们先看电网在想什么。电网现在很焦虑,心态有点崩。风电、光伏这些新能源,突出一个随心所欲,风来了电就来了,太阳一晒电也来了,但晚上用电高峰的时候,风不刮了,太阳也下山了,直接抓瞎。这就好像饭点到了,厨子全下班了;半夜三更没人吃饭,后厨咣咣给你上菜。为了解决这个“时间错配”,电网以前搞抽水蓄能,白天把水抽到山上,晚上放下来发电,整个一物理学的奇迹。但这玩意儿费钱、占地,跟修仙似的,得找个洞天福地才能建。
现在,电网的卧龙凤雏们开窍了,他们一拍大腿,悟了。诶,满大街跑的几十上百万辆电动车,不就是现成的、会移动的、分布式的“压缩毛巾”吗?每辆车里都揣着几十上百度电,平时90%的时间都停着不动。我只要出个政策,给点小钱,就能让这些车在用电低谷时吸饱电,在高峰时再吐出来。
这操作,简直是把“共享经济”玩明白了,甚至升华了。共享单车,好歹单车是平台买的。这V2G,是让你用自己的血汗钱买的车,去当电网的共享充电宝。不,充电宝都侮辱它了,这叫赛博丹田,你在用你车子的“修为”,去渡电网的“劫”。
电网不装了,摊牌了,它就是要白嫖你的电池。
我作为一个曾经拥有过特斯拉的中年人,对电池这玩意儿有PTSD。手机电池怎么衰减的,汽车电池就怎么衰减,甚至更狠。你今天为了赚那几十块钱,让它深度充放电一次,电池寿命就实打实地掉一块。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跟你的发际线一样,退了就回不来了。
专家说电池循环寿命富余,能用3000次,你平时开车顶多用500次。这话听着没毛病,但这是实验室里的“道诡异仙”,不是现实。现实是什么?是你的车在东北的冬天,续航直接打对折;是你每次充电都不敢充满,放电不敢放干,像伺候祖宗一样呵护着。你这么宝贝的东西,现在让你为了一个汉堡的钱,把它接到电网上被人反复蹂躏?
一想到我几十万的车就为了那几十块钱搁那儿放电,血压就上来了!搞什么飞机!
这笔账,但凡小学数学及格了都算得明白。你今天靠V2G赚了60,明天卖二手车的时候,车贩子拿个检测仪一插,“哟,大哥,您这电池循环次数有点高啊,健康度不行了,得多砍你两万”。你找谁说理去?你跟他说你这是在为国家电网做贡献?车贩子只会觉得你脑子不清楚,然后继续往下砍价。
所以V2G这个模式的关键,不在技术,不在电网,而在人心。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对二手车保值率看得比什么都重的市场。你的车,本质上是个金融产品,它的价值由品牌、里程、车况,以及最重要的电池健康度决定。任何伤害电池健康度的行为,都是在直接往自己钱包上捅刀子。
当然,有人会说,你看人家特斯拉,人家就有这个信仰。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他们不在乎这个。是是是,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问题是,大部分人买车,不是为了搞信仰的,是为了过日子的。日子,就是要精打细算。
写到这里,我发现我把电网形容得跟个反派似的,其实人家也挺难的,但没办法,谁让车主是真金白银掏钱呢。
所以这个V2G到底能不能搞?能搞,但不是现在这么个搞法。除非能解决二手车估值这个死结。比如说,搞个国家级的电池健康平台,数据公开透明,你的电池用了多少,还剩多少,一清二楚,让车贩子没法耍流氓。或者,车电分离,电池你直接租,随便用,坏了厂商给你换,那车主肯定没意见,甚至巴不得天天接在电网上赚钱。
但只要电池还是焊死在车上,V2G对普通车主来说,就是个画出来的大饼,一个充满了“表演性”的行为艺术。你可以去体验,可以去发朋友圈,可以感受一下自己作为一个“能源节点”的崇高,但你要是真信了能靠这个发财,那只能说,你确实是那个最完美的“冤大头”。
最终的结论是什么?V2G对电池有没有害?废话,当然有害。但对电网有没有用?废话,当然有用。那你问我该不该用?我的建议是,但凡你还想把车体面地卖出去,就别碰。这就像一个魔鬼的契约,你出卖的是你爱车未来的价值,换来的是当下一点点可怜的现金。除非,你压根就没打算要未来。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