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上海,黄浦江畔的“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人潮涌动。近日,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上海车展”)开幕。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A级车展之一,2025上海车展吸引了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企业参展,规模创下历届之最。本届车展展出面积超36万平方米、全球首发车型数量达百余款、举办193场发布会,展会期间预计总客流量达130万人次。
图①现场观众体验零跑汽车全新B系列车型B10 图②观众在长城汽车坦克4.0T V8发动机展位拍照打卡 图③网络主播在奇瑞汽车展台进行产品拍摄 图④海外客商在小米汽车展台参观 刘钊/摄
当前汽车正逐渐向智能移动终端转变,组合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最新成果,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出行体验。2025上海车展外商观展团规模空前,前沿技术密集爆发,AI智能生态全面落地,不仅展现了中国汽车工业四十年的跨越式发展,更以AI技术、安全革新与产业链融合为笔,勾勒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新图景。2025上海车展不仅是新车的秀场,更是行业生态发展的瞭望塔。从参展企业来看,大众汽车集团、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集团、丰田汽车公司等传统国际知名品牌悉数参展,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自主品牌全力参与。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蔚来汽车”)、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也纷纷亮相。在首发的百余款新车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近八成,这一数据背后是车企对市场趋势的精准预判。吉利汽车的“银河战舰”、极氪科技集团的极氪9X、广汽传祺汽车有限公司的向往S9、小鹏汽车的X9等新车受到广泛关注。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别克品牌推出的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首款车型GL8陆尚MPV已吸引多家欧洲车企洽谈合作。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的纯电轿车N7、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和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的烨品牌第二弹车型“GT”也首次亮相。此外,奥迪推出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首款“去四环标”车型E5 Sportback;大众汽车集团发布ID.ERA、ID.EVO和ID.AURA三款概念车,量产版预计2026年上市,梅赛德斯—奔驰则发布纯电长轴距CLA。除车展常规的新车发布外,AI技术带来的行业变革同样让人期待。当前,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已经进入深水区,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正深度融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2025上海车展,体现了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时代,科技与汽车的深度融合在进一步加速,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智能汽车上的应用更加深入,已成为行业创新的新热点。”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的智元远征A2交互服务机器人作为销售顾问亮相上汽荣威品牌、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车企的展台;宇树科技研发的Unitree B2机器人则化身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蓝谷极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的“AI员工”;小鹏汽车展台的人形机器人IRON挥动手臂与观众互动,其搭载的大模型可精准识别上海方言指令,在展台巡逻时自动避让行人。这些场景背后是AI技术向汽车产业全链条的深度渗透。人形机器人极具未来感的外观和创新的交互服务体验引发现场观众频频驻足,成为本届车展一道靓丽的科技风景线。在国泰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麻绎文看来,像小鹏汽车这类车企选择发力人形机器人领域,反映出其技术外溢效应,利用自动驾驶等技术积累开拓第二增长曲线。在本届车展的各大车企展台,一场关于未来出行的“空中盛宴”正火热上演。在飞行汽车展区,慕名而来的观众大排长龙。奇瑞汽车、长安汽车、小鹏汽车、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集团”)等整车企业,以及宁德时代、欣旺达动力等能源巨头,携多款突破性产品同台竞技,以硬核科技勾勒出低空出行的未来图景。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正在研发的“小鹏世界基座模型”能够像人类一样进行复杂的常识推理,AI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有望从“模仿人类”向“超越人类”进化。而“小鹏世界基座模型”也将全面赋能小鹏AI体系全图谱,可同时用于小鹏汽车的AI汽车、AI机器人、飞行汽车。有整车企业高管在车展现场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是构建智能生态。公司推出的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就是智能生态的一环,智能汽车和人形机器人的原理相似,其内在逻辑都是由智能感知到反馈控制。展会首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门前排起长队。数据显示,本届车展外商观展人数较上届有大幅增长。其中,奇瑞汽车、长安汽车、蔚来汽车等车企的展台首日接待海外客商超2000人次。“中国市场的创新速度令人震撼!”来自法国的汽车经销商皮埃尔在2025上海车展现场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据他介绍,中国品牌汽车的身影已出现在法国的大街小巷,其搭载的最新智能化技术更是受到当地消费者的追捧。在小鹏汽车展台,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带领的法国汽车协会参观团饶有兴致地参观最新款小鹏X9、小鹏陆地航母等产品,还与IRON机器人互动合影;在蔚来汽车的核心技术展区,公司的12项全栈技术布局、自研智能辅助驾驶芯片神玑NX9031等核心技术成果让挪威环保组织代表团频频点赞;来自中东的采购团则现身比亚迪、一汽红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车企的展台,现场下定大笔高端豪华轿车订单。除自主车企最新技术产品引外商关注外,深度布局中国市场的外资车企,如大众汽车集团、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集团等也纷纷举办相关活动,展示公司最新产品和技术研发成果。“在中国为中国”成为外资车企高管的“口头禅”。梅赛德斯—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中国市场对奔驰集团具有战略意义。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参加上海车展,面向的是全球、投资的是未来,将携手合作伙伴持续优化研发生产布局,面向全球市场推出更多创新产品。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则表示,如今的大众,正在中国完成从制造到研发,从输入到输出的角色转换。这种吸引力正是源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汽车产销总量更是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的成绩。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2025上海车展,能够看到更多的全球车企或国外车企在拥抱中国的科技、拥抱中国的研发资源,增加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和产品开发。从“逆向工程”到“原生创造”,中国主导的127项智能电动车标准成为全球基准。中国车企从“产品出海”迈向“技术标准+商业生态”的双重输出。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秘书长林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真正的创新不是内卷,而是打开新的可能性。当汽车与AI、机器人、低空经济深度融合,一个‘万物互融’的出行时代正在到来。2025上海车展不仅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里程碑,更为全球产业变革提供‘中国方案’。”
参展面积从1.5万平方米到36万平方米、参展商从73家到近1000家,历经40年的发展,上海车展目前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行业展会。日前开幕的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上海车展”)汇聚了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企业。中国汽车产业正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生态重构为路径,向世界展示着从“市场跟随者”到“标准定义者”的跨越式蜕变。当前智能电动化进入“下半场”,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以5分钟补能400公里改写补能效率标准;小鹏汽车的“陆地航母”分体式飞行汽车则打破陆空出行边界;广汽埃安与滴滴联合推出L4级自动驾驶车型,宣告高阶智驾从实验室走向街头。这场技术革命已超越单一性能的比拼,转向全场景体验的整合。长安汽车的“天衡底盘”与奔驰的“驾控超级大脑”将机械性能与数字算法深度融合,实现毫秒级动力响应与复杂路况预判。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品牌以“全栈自研”重塑产业话语权:华为乾崑智驾ADS 4系统与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的落地,标志着“人—车—家”生态闭环的成熟;而商汤绝影的R-UniAD技术方案则通过世界模型与强化学习,推动智驾系统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思考”进化。汽车产业的边界正在消融。华为、地平线等科技企业与车企的深度耦合,使汽车演变为移动智能终端。用户价值体系的重构更具深意。蔚来以“油电同质同价”策略打破能源形式藩篱;沃尔沃XC90的透明车身展示硼钢闭环结构,将安全从技术参数强化为品牌基因。上海车展的国际化底色愈发鲜明。中东客商对比亚迪的赞叹、挪威经销商对小鹏飞行汽车的关注,折射出中国车企“技术+文化”双输出的全球目标。比亚迪e平台3.0 Evo通过欧盟ECE R135标准,为进军欧洲高端市场铺路;小鹏、蔚来宣布加速布局60个海外市场,标志着中外技术合作从“市场换技术”转向“共创共生”。在人工智能与新能源的双重革命中,2025上海车展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汽车工业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跃迁。当飞行汽车掠过展馆穹顶,当人形机器人与观众自如对话,这些场景不仅勾勒出未来出行的具象图景,更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在这里,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更是定义汽车文明新高度的创新策源地。世界汽车工业的“中国时代”,正从黄浦江畔扬帆启航。▶
申万宏源,大动作!▶
股息率达7.54%!这家公司拟10派6.3元,一季度净利同比大增超4倍▶
一年两次分红!688036,拟再10派15元! 农村金融时报
推广与交流我国农村金融领域的新政策、新经验、新成果,为农村金融领域提供一个高端、权威、快捷的交流平台。
44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 中国书画杂志
《中国书画》杂志创刊于2003年,是经济日报主办的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杂志为8K本,136页全彩精印,设有古代作品、近现代专题、名家访谈、书画人物、艺术对话、当代艺术家、艺术市场、中国印等栏目。
100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