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车展的奇瑞展台上,一台双色车身的小车被围得水泄不通。
人群里有人踮脚张望,有人举起手机对准车门下方的黑色轮毂拍照。
展台工作人员反复强调:“这是同级唯一搭载5个毫米波雷达的车型,预售才6.59万! ”
这个价格让刚买了五菱宏光MINIEV的王女士停下脚步。
她掰着手指计算:“比我的车贵三万多,但多出来的摄像头和雷达能值回票价吗? ”
隔壁展台的长安Lumin销售趁机插话:“女士,我们的顶配版现在优惠完不到5万。 ”
争议从展台蔓延到社交媒体。
某汽车论坛里,ID“电车老炮”晒出小蚂蚁智驾版的传感器分布图:“车头毫米波雷达是博世第五代,成本至少两千块。 ”
立刻有人回怼:“微型车装这么多硬件,续航怕是要崩? ”
翻开配置表,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的堆料确实惊人。
对比五菱宏光MINIEV全系没有毫米波雷达的现状,这种配置堪称豪华。
但实测数据显示,现款小蚂蚁的36千瓦电机,在开启空调后续航直接打七折。
车展现场的工程车暴露了更多细节。
副驾手套箱位置新增的智驾控制模块,挤占了原本的储物空间。
现场体验者发现,语音唤醒功能需要对着方向盘吼叫才能触发。
关于辅助驾驶功能的真实表现,厂家始终保持神秘。
某自媒体拿到内部测试报告:车道保持功能在弯道超过30度时会自动退出。
这让准备下单的网约车司机张师傅犹豫:“说好的组合辅助驾驶,不会是个半成品吧? ”
价格屠夫五菱已经放出风声。
销售人员在直播间暗示:“我们的智驾版正在路上,价格绝对有惊喜。 ”
长安汽车则被曝出与华为智选接触,Lumin换代车型可能搭载鸿蒙系统。
现款小蚂蚁车主陈先生现身说法:“开了两年,最大的烦恼是后视镜盲区。 ”
他指着展车后视镜下方新增的摄像头:“这个设计要是能减少剐蹭事故,多花几千块我认。 ”
但更多网友担心,微型车加装智驾系统会推高维修成本。
车顶的鲨鱼鳍天线引发技术宅热议。
有人拆解同平台零件,发现这是4G通讯模块的升级版。
这意味着小蚂蚁智驾版可能支持OTA升级,但官方始终未确认该功能。
座椅下的电池包容量仍是谜团。
现款321公里续航版本实测高速续航仅230公里,冬季更缩水至180公里。
新增的智驾系统功耗如何,成为潜在买家最关心的问题。
经销商渠道传来不同声音。
北京某4S店销售坦言:“现在订车送充电桩,但智驾功能要等法规审批通过才能激活。 ”
这让预售订单蒙上阴影,有人担心会重演某新势力“硬件等软件”的尴尬。
二手车商已经调整收购策略。
“现在收小蚂蚁必须查三电质保记录,智驾版电池衰减率估计更高。 ”
某二手车平台连夜下架20辆现款小蚂蚁,准备给智驾版腾出展位。
充电口位置的设计遭到工程师质疑。
右侧后方的布局在靠墙充电时极为不便,这个问题在智驾版上依然存在。
对比长安Lumin将充电口前置的设计,便利性差距明显。
车展现场的温度测试揭开另一层面纱。
正午阳光直射下,搭载黑色车顶的展车内温度高达52摄氏度。
全车5个摄像头的工作稳定性引发担忧,毕竟高温死机在电子产品中并不罕见。
保险行业传出风声。
某大型险企正在评估智驾版车型的赔付风险,初步测算保费可能上涨15%。
这对精打细算的微型车买家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
车机系统的操作逻辑成为槽点集中区。
悬浮式中控屏需要伸手才能触控,双辐方向盘遮挡部分仪表盘信息。
有网友毒舌评论:“设计师是不是从十年前的燃油车直接搬来的方案? ”
关于动力系统的猜测持续发酵。
虽然电机参数未变,但电池管理系统是否升级仍是未知数。
某供应商爆料称宁德时代提供了新型散热材料,但容量依旧维持25kWh左右。
安全性能的讨论登上热搜。
某碰撞测试机构模拟显示,新增的前雷达支架在40km/h追尾时可能刺穿冷却管路。
虽然只是理论推算,已足够吓退部分注重安全的家庭用户。
改装市场却嗅到商机。
广东某改装厂推出智驾版专属套件,包含碳纤维雷达罩和摄像头雨眉。
“原厂传感器裸露在外,雨天沾泥巴就会报故障。 ”老板在直播中演示清洁过程。
关于座椅材质的争议悄然兴起。
现款仿皮座椅夏季粘皮肤的毛病,在智驾版上未见改善。
对比长安Lumin的织物座椅,舒适性孰优孰劣再掀口水战。
充电效率的实测数据流出。
使用快充桩时,电量从30%充至80%需要45分钟,比竞品慢十分钟左右。
这对需要频繁补能的共享汽车运营商来说,运营成本将显著增加。
某汽车媒体发起投票:你会为微型车的智驾功能多花3万元吗?
72小时收到1.2万份反馈,61%选择“不如买高配紧凑型车”。
评论区最高赞写道:“我要的只是遮风挡雨,不是自动驾驶! ”
供应商体系的变化值得玩味。
毫米波雷达来自国产厂商森思泰克,而非国际大厂法雷奥。
这解释了成本控制的可能性,但也引发对品控稳定性的质疑。
关于车身钢强度的争论持续升级。
新增的传感器导致整备质量增加58公斤,但白车身结构未做强化。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某教授指出:“碰撞吸能区布局可能需要重新验证。 ”
车展订单数据逐渐浮出水面。
首批888台限量版在3小时内售罄,但普通版预订量未达预期。
有黄牛在闲鱼加价转卖限量版资格,被网友举报后下架。
用户手册里的免责条款引发警觉。
“辅助驾驶功能不能识别雪糕筒和三角牌”的提示用灰底小字印刷。
法律界人士提醒:“这类格式条款可能涉嫌侵害消费者知情权。 ”
维修经济性评分遭遇滑铁卢。
中保研测试显示,更换单个毫米波雷达总成需要2700元,工时费另计。
对比五菱宏光MINIEV更换前保险杠仅需800元,后期成本差距悬殊。
关于车内空间的吐槽持续不断。
新增的智驾控制单元占用部分脚部空间,身高1.75米的体验者膝盖顶到塑料盖板。
抖音上“开小蚂蚁练缩骨功”的段子播放量突破百万。
某汽车博主发起续航挑战赛。
开着满载四人的智驾版跑高速,实际续航仅有标称值的58%。
“开着智驾系统更费电”的结论引发连锁反应,厂家紧急联系博主删视频。
车机互联功能的对比令人唏嘘。
仅支持有线连接的百度CarLife,在2025年显得格格不入。
花粉俱乐部里,华为手机用户集体呼吁增加HiCar支持。
雨刮器设计缺陷被重新提起。
现款车型单雨刮的刮擦盲区问题,在智驾版上仍未解决。
“雨天开辅助驾驶,摄像头被雨水糊住怎么办? ”的提问登上知乎热榜。
关于定价策略的阴谋论开始流传。
业内人士爆料,6.59万预售价包含3000元智驾软件订阅年费。
虽然官方火速辟谣,但“硬件亏钱软件赚”的商业模式讨论热度不减。
二手车残值率预测报告雪上加霜。
某机构估算智驾版三年残值率仅剩41%,比燃油微型车还低8个百分点。
“电子元件老化风险高”的评语,让注重保值的消费者望而却步。
车友群里的真实反馈耐人寻味。
已提车的用户晒出高速路上车道保持频繁退出的视频。
厂家客服统一回复:“请握紧方向盘,本功能仅为辅助驾驶。 ”
这场关于微型车智能化的争论,在上海车展的喧嚣中愈演愈烈。
当隔壁展台的蔚来展出续航1000公里的旗舰轿车时,奇瑞展台的观众仍在争论毫米波雷达的数量。
或许这就是汽车产业的魔幻现实——有人仰望星空,有人争论要不要给代步车装望远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