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车市,尤其是新能源车这块,热闹得跟过年一样,大伙儿都在降价,你降八千,我降一万,生怕卖不出去。
可就在这节骨眼上,有一家车企偏偏反着来,给我们上演了一出“逆流而上”的戏码。
这家车企就是创维,没错,就是咱们印象里那个做电视机的创维。
他们最近推出了一款新车,叫2025款创维HT-i风驰版,是辆插电混动的中型SUV,官方定价21.68万元。
这个价格一出来,很多人都觉得有点看不懂。
为啥呢?
因为在宣传里,拿来跟它比较的比亚迪宋L DM-i,起步价才13万多。
一个卖21万多的车,还是个系列里的“次低配”版本,怎么就跟一个13万多的车成了“同级对手”?
这中间差着好几万呢,这笔账到底是怎么算的?
是创维对自己太有信心了,还是这里面有咱们没看明白的门道?
咱们先来看看这台卖二十多万的车,到底是个啥样。
根据官方的说法,这款风驰版是2025款创维HT-i系列里的新增成员,定位不高不低,是个次低配。
一般咱们老百姓一听“次低配”,就觉得这应该是价格比较实惠,用来跑量的车型。
可21.68万的价签一贴,就让人感觉这车跟“实惠”两个字好像没什么关系。
这车的外观,虽然还没正式的图片,但估计跟现在在卖的版本八九不离十。
车头是一个没有明显边界的大格栅,看着挺有科技感的,车身侧面和底下还加了点红色的线条做点缀,好像在说自己虽然是家用车,但也不甘于平淡。
车尾是现在最流行的贯穿式尾灯,晚上亮起来辨识度还行。
从尺寸上看,车长4米72,轴距2米8,这个头在中型SUV里算是标准身材,坐进去空间应该挺宽敞的,这一点倒是对得起它的定位。
再坐进车里瞧瞧。
内饰设计也是现在新能源车常见的风格,一块大大的悬浮式中控屏幕立在中间,方向盘是三辐的,换挡用的是旋钮,整个驾驶舱看起来挺简洁的。
至于配置,这台风驰版给配了18英寸的轮圈、LED大灯、电动的后备厢门、皮质的方向盘、前排座椅加热、自动空调等等。
说句实在话,这些配置放在一台二十多万的车上,只能算是该有的都有了,谈不上有多丰富,更别提什么惊喜了。
像是定速巡航、胎压监测这些,现在基本上十万出头的国产车都是标配了。
所以单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来看,这台车的外观内饰和配置,好像并不能完全支撑起它二十多万的售价,让人心里难免犯嘀咕:这钱到底花在哪儿了?
别急,关键的地方来了。
评价一辆插电混动车,核心得看它的动力系统,也就是发动机、电机和电池这“三大件”。
这台创维HT-i风驰版,用的是一台1.5升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搭配一台电动机。
有意思的是,这台1.5升的发动机最大功率只有81千瓦。
这个数据是什么水平呢?
现在市面上很多小轿车的1.5升发动机,动力都比这个强。
说白了,这台发动机在这套系统里,主要扮演的不是驱动车辆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发电机”,在电池电量不足的时候给电池充电,或者在高速上辅助一下。
真正干活的,是那台130千瓦的电动机。
那么,价格贵的秘密到底藏在哪里呢?
答案就在电池上。
创维给这台车塞进了一块容量高达32.76千瓦时的三元锂电池。
这个电池容量就非常厉害了。
为了让大家有个直观的感受,我们来对比一下:市面上很多同级别的插电混动SUV,为了控制成本,电池容量一般在18到20千瓦时左右。
而创维HT-i这块电池,几乎快赶上一些早期的纯电动小汽车了。
这么大一块电池,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纯电续航里程特别长。
根据官方数据,它在WLTC标准下能用纯电跑145公里。
这个数字对于咱们日常用车来说,意义就非常大了。
绝大多数人每天上下班通勤,来回也就三四十公里,就算偶尔绕个路,五六十公里也打住了。
这意味着,如果你家里能装充电桩,这台车你完全可以当成一台纯电动车来开,充一次电用上三四天,一个星期都不用去一次加油站,用车成本会非常低。
只有当你需要跑长途回老家或者自驾游的时候,那台1.5升的发动机才会启动工作,让你没有里程焦虑。
搞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它的竞争对手,就能理解创维的思路了。
文章里提到了比亚迪宋L DM-i、蓝电E5 PLUS、凯翼昆仑iHD。
这些车的价格确实比创维HT-i低得多,尤其是蓝电和凯翼,起步价都在10万左右。
但它们和创维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子。
比亚迪的成功,靠的是强大的技术实力、完整的产业链和巨大的生产规模,能把成本控制得非常好,所以它的车性能均衡、价格亲民,是面向所有人的“大众情人”。
而蓝电、凯翼这些品牌,主打的就是一个“极致性价比”,用最低的价格,让你享受到插电混动车能上绿牌、用车省钱的好处。
创维汽车很清楚,论品牌影响力和技术积累,它比不过比亚迪;论拼价格,它可能也拼不过那些主打性价比的品牌。
所以,它选择了一条非常小众、也十分冒险的路——差异化竞争。
它不去追求面面俱到,而是把所有的宝都押在“大电池、长续航”这一个点上,然后把这个优点放大到极致。
它的目标客户,可能就是那么一撮人:他们对品牌没那么看重,也能接受相对一般的动力和内饰,但他们对纯电续航有着近乎偏执的要求,就是希望日常通勤能完全不用油,并且愿意为这个“超长纯电续航”的便利性,支付更高的价格。
然而,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市场最终会用销量来投票。
根据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创维HT-i整个车系一共就卖出去了175辆。
这个数字无疑是给创维泼了一盆冷水。
它说明,虽然“长续航插混”这个概念听起来很吸引人,但真正愿意掏出二十多万来为这个单一优点买单的消费者,实在是太少了。
毕竟,手握二十多万的预算,消费者的选择面太广了。
他们可以买到品牌更响亮、综合实力更强的比亚迪唐DM-i,或者其他主流品牌的车型,那些车可能纯电续航没这么长,但在动力、内饰、智能化配置等方面,表现要均衡得多。
创维汽车的这次定价策略,更像是当下中国汽车市场激烈竞争的一个缩影,一个非主流品牌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不得不兵行险招,试图通过一个独特的卖点来打开局面。
这是一场赌博,从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这场赌局的风险相当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