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华为余承东又在汽车圈扔了颗 “炸弹”—— 在华为新品发布会上,他公开呼吁国家尽快出台燃油车禁售时间表,直言 “纯燃油车时代该迅速结束了”。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炮轰燃油车,早在 2022 年粤港澳车展上,他就放出 “现在买燃油车就像买功能机” 的著名言论。作为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掌舵人和 AITO 品牌的 “代言人”,这番话自然引发轩然大波,支持者觉得切中时弊,反对者骂他 “为自家生意造势”。今天咱们就客观聊聊,余承东的呼吁到底是激进还是必然?
先看看国际赛场的进度条:挪威已经敲定 2025 年全面禁售燃油车,成为全球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欧盟紧随其后,2035 年起所有新车必须零排放;就连汽车工业强国德国,也通过了 2030 年后禁售内燃机的提案。这不是个别国家的一时冲动,而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行动。
再看国内,海南已经明确 2030 年禁售燃油车,成为全国首个 “吃螃蟹” 的省份。虽然国家层面还没出台全国性时间表,但工信部早就表态 “正在研究相关规划”,业内普遍猜测中国可能在 2035 年全面跟进。从市场数据看,2024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已经超过 30%,某些一线城市更是突破 50%,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的结果很明显。
骂余承东 “站着说话不腰疼” 的人,主要纠结三个问题,但数据可能颠覆你的认知:
环保账:余承东算过一笔明白账 —— 增程式电动车即使不充电,用油发电也比传统燃油车省一半油。这背后的逻辑是燃油车发动机效率只有 20%-30%,而增程器可以始终保持高效运转,加上能量回收技术,确实更省油。对于国家 “双碳” 目标来说,这显然是条捷径。
就业账:很多人担心淘汰燃油车会导致大批工人失业,但数据恰恰相反。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已经创造了 500 万个就业岗位,是传统燃油车产业的近 10 倍。一座加油站最多雇 10 个人,而同等规模的充电站生态能带动 50-100 人就业,全国 300 万个充电桩就是庞大的就业池。
技术账:北方用户吐槽的续航问题确实存在,但电池技术进步速度惊人。现在主流电动车冬季续航已经能做到 CLTC 标准的 70% 以上,加上热泵空调普及,寒冷地区使用体验逐年改善。更关键的是,智能驾驶、车联网这些革命性体验,在燃油车上根本无法实现,这才是 “功能机与智能机” 的本质区别。
必须承认,余承东的呼吁确实带着华为的商业考量。作为 AITO 品牌的核心推动者,华为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押了重注,新能源汽车普及无疑能让其技术优势变现。但把账算在行业层面,这盘棋并不只是华为的私心。
传统燃油车产业链已经高度固化,而新能源汽车正在创造全新生态。大众为转型电动化裁员 3 万人,中国车企却在扩编 —— 宁德时代从几百人发展到 10 万员工只用了 10 年,这种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不是毁灭而是重生。正如余承东所说:“不是要淘汰燃油车,而是要淘汰落后的生产力”。
当然,“尽快淘汰” 不代表 “马上一刀切”。参考海南 2030 年的时间表和欧盟 2035 年的规划,中国大概率会采取 “分区域、分阶段” 推进的策略:先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基建完善地区试点,再逐步向全国推广;先禁售纯燃油车,给混动车型留足过渡时间。
说到底,禁售燃油车不是目的,而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手段。当挪威新能源渗透率超过 90%,当中国充电桩比加油站还密集,当电动车冬天续航不再焦虑,讨论禁售时间表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
最后想问大家:你觉得中国该在 2035 年全面禁售燃油车吗?你家小区的充电桩够用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