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最近又冲上了舆论顶流。前脚还被戏称为“车圈恒大”,后脚转头就要豪掷7500万赞助国足,引发一波嘲讽,接着又突然官宣成为国际米兰的全球赞助商。正当外界调侃比亚迪“钱多烧得慌”时,欧美却开始上演新剧:英国宣布砸下6.5亿英镑电动车补贴,但偏偏中国品牌一律“请止步”。这一串骚操作,外人看得眼花,真以为比亚迪要“翻车”,可偏偏每次都让人家稳稳接住,看着人畏高,其实背后踩得风生水起。
其实但凡看一眼比亚迪的财报,就知道那些唱衰的声音都是无稽之谈。今年一季度,比亚迪平均每天净赚一个亿,研发支出都快赶上利润总额。无论怎么类比,许家印搞恒大那一套,根本没法跟比亚迪相提并论。
某些人盯着比亚迪砸钱赞助国足就骂娘,殊不知人家早就在全球铺好了局。拿下国际米兰的全球赞助权,明摆着是借足球豪门的影响力布局欧洲市场。你可以不喜欢足球,但不能没头没脑地否定品牌的全球化野心。比亚迪不是在“打水漂”,人家玩的叫战略投资,顶多让国足沾点光。
再看英国那波补贴,真以为能挡住比亚迪和中国车企的欧洲攻势?实际上,法国去年最畅销的电动车是特斯拉Model Y,英国街头跑的中国品牌MG已成“街霸”。当年欧洲给燃油车加税也是一副“捍卫本土”的架势,现在不过是换了个剧本。说白了,谁闹得凶,说明谁最怕自家地盘被端。
比亚迪可能砸几千万给国足,但更重要的是,人家借国际米兰青训之名,把中国球员送去欧洲深造。这套路,跟当年日本扶持三浦知良到巴西踢球如出一辙。更妙的是,赞助合同里还藏着更大的玄机:技术出海+足球营销,欧洲建厂、圈粉球迷,比起老派品牌只会搞广告单打独斗,这叫曲线救国。
对英国补贴封锁,行业里懂的人都觉得可笑。比亚迪在匈牙利的工厂下月投产,土耳其工厂也马上启动,直接本地化生产,把欧洲市场当自家后花园耕耘。伦敦街头,那辆比亚迪产的双层电动巴士已经风雨无阻地跑了三年。现在英国才急吼吼搞补贴限制,这和用纸巾堵洪水没多大区别。
有人算过一本账:英国电动车均价四万英镑,补贴看着狠,其实真正落到用户手里的购买力,远不如直接降价来得爽快。比亚迪的“海豹”直接以3.5万英镑杀入英国市场,即使少了补贴,还能和本土品牌掰手腕。更别提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欧洲还没实现“自给自足”,核心环节几乎全都得靠中国企业。
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其实都是欧洲传统车企的焦虑在作祟。大众电动车项目频频延期,Stellantis集团掀起裁员潮,曾经的巨头在新能源赛道上被新势力甩开数条街。反观中国的新能源军团,宁德时代的德国工厂忙到飞起,蔚来的换电站已经进驻挪威……比亚迪这一套“足球+制造+渠道”的组合拳,有点像华为手机当年杀入全球的步调。
到头来,市场都是由产品说话。正如网友调侃:“当年骂华为的,今天在抢Mate60;这会儿有些人嘴上喷比亚迪,没准哪天也得抢着买海豹。”技术在手,话语权自然硬。眼下的比亚迪,也完全不玩虚的,靠的就是实力和胆识。国足、补贴、欧洲品牌的心理防线……这一场场暗流涌动的“战争”,比亚迪一面硬碰硬,一面巧借东风,看似风生水起,实则早已胸有成竹。中国新一代造车势力,反应更快,套路更多,整得对手始终抓不住节奏。下一个“逆袭神话”,说不定就在眼前上演。
至于那些还在网上起哄搞笑的吃瓜群众,且行且看吧。现实往往比段子更幽默,产业变革也总比键盘配乐来得更狠。中国汽车企业的新一轮突围,早已经不是“有没有补贴”的小九九,而是划时代的进击。从日常出行到全球舞台,比亚迪这股推力,或许才刚刚开始。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