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昔日中国车市的弄潮儿,如今的境况,用“捉襟见肘”来形容,都显得过于含蓄了。
4月销量断崖式下跌逾四成,这刺眼的数据,让人避之不及。
更雪上加霜的是,整个月份,仅凭CR-V一款车型勉强跨过万辆的门槛。
这事儿,颇具黑色幽默。
遥想当年,雅阁、思域,哪款不是熙熙攘攘街头的熟面孔?
现如今呢?
雅阁9208辆,皓影8191辆,思域更是跌至谷底,仅有3014辆。
昔日一车难求的奥德赛,现在一个月只能售出1740辆。
这惨淡的数据,不禁让人怀疑数据是否失真。
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这两家合资企业也祭出了纯电新车P7和S7,结果呢?
4月销量分别是区区432辆和寒酸的62辆。
这般表现,与其说是“新能源转型”,不如说是“铩羽而归”来得更贴切。
很多人或许会辩解,这是因为电动车市场白热化竞争所致。
此话不假,但症结恐怕不止于此。
试想一下,本田在中国市场,并非一开始就如此“步履蹒跚”。
2020年,人家可是登顶162.7万辆的销量巅峰。
但自那之后,便一路下坡,2021年跌4%,2022年跌21%,2023年跌10%,今年这跌幅,更是如脱缰野马般飙升至31%。
这绝非小恙,而是“积重难返”之兆。
那么,这病灶究竟在何处呢?
一个无法回避的因素,便是新能源转型滞后。
如今的新能源车市,简直就是“内卷之王”的角斗场,各路车企无不在竞逐技术、价格、智能化。
反观本田,推出的新能源车型,要么是换汤不换药的油改电,要么是定价高企,全然未能捕捉中国消费者的脉搏。
仅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318.2万辆和307.5万辆,分别同比增长50.4%和47.1%。
整个行业都在高歌猛进,而你本田还在慢条斯理地“踱方步”,又怎能免遭市场淘汰?
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本田似乎对其“身价”仍抱有盲目的自信。
新推出的P7和S7,定价分别达到了19.99-24.99万元和25.99-30.99万元。
须知,现在20万左右,甚至更低的价格,就能购入配置逆天、智能化爆表的国产新能源车。
本田这定价,是认真的吗?
莫非是笃定消费者人傻钱多?
归根结底,还是未能洞悉中国消费者的心思。
现如今,大家购车,不再仅仅是看重品牌、看重三大件,更看重智能化、科技感。
而这,恰恰是本田的软肋。
你或许会说,本田的发动机技术不是一直独步天下吗?
的确如此,但关键在于,现在是电动车的时代了,谁还会孜孜不倦地和你探讨发动机?
犹如当年诺基亚再风光无限,也无法抵挡智能手机的滚滚洪流。
时代变迁,游戏规则也随之更迭,你若依旧墨守成规,败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平心而论,本田并非毫无转机。
中国市场幅员辽阔,消费者的需求也千姿百态,只要能放下身段,真正体察中国消费者的诉求,或许仍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然而,这“放下身段”四字,说来轻巧,做来维艰。
毕竟,要革新一个企业的文化、战略、思维模式,绝非一蹴而就之事。
本田在中国市场,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挑战亦往往孕育着机遇。
能否把握,端看本田自身的抉择。
毕竟,市场不会驻足等待,消费者也不会原地守候。
一步落后,步步皆输,届时,恐怕连“残羹冷炙”都无缘得见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