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今天用车社要跟大家聊点顶要紧的事儿!
说出来你可能觉着玄乎,但这是实打实的:大热天在车里开着空调眯瞪一会儿,弄不好,人就没了!
这可不是开玩笑!
前些日子,江苏就出了这么一桩子事,俩哥们儿想在车里图个凉快,结果一闭眼就再也没睁开,直接跟这人世间告别了。
这事儿听着瘆人,可每年都有人因为这缘由丢了性命,而且特别容易发生在那些自诩为“老把式”的驾驶员身上!
为啥?
因为他们总以为“我开了这么些年车,这点小事还能出啥岔子?” 结果,偏偏就栽了跟头!
说白了,这就是拿命不当回事!
你兴许会说:“用车社,你是不是有点夸张了?我之前也这么干过,不也啥事没有吗?”
嘿,朋友,你这是把自身安危当赌注啊!
咱们先不说别的,就问你一句:你对你开的车了解有多深?
你知道它在怠速状态下,尾气排放是个什么量级吗?
你知道排气管的具体位置吗?
你知道当天刮的是什么风吗?
什么?你说你把车窗开条缝就万事大吉了?
我跟你说,别太想当然了!
专业机构早就做过相关实验,车辆在怠速运转时,就算你开启了外循环,或者仅仅是留了点窗缝,也根本挡不住一氧化碳悄无声息地往车厢里钻!
这玩意儿,无色也无味,等你发觉不对劲的时候,恐怕已经手脚发麻,动弹不得了!
更令人忧心的是,这玩意儿对于孩童和上了年纪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剧毒!
他们的新陈代谢快,身体抵抗力弱,中毒的速度比成年人快上好几倍!
所以,那些所谓的“经验之谈”,在科学面前,压根儿就不顶用!
说到这儿,估计有人要问了:“用车社,你说了这么多,那到底该咋办啊?这大热天的,不开空调根本没法睡啊!”
别急,我这就给各位支招!
首先,各位得明白一个理儿:汽车,它说到底就是个交通工具,不是你移动的卧室!
要是实在困得不行,就别在车里硬撑着!
熄火通风,还不如直接下车!
找个树荫底下歇会儿,比你在车里闷半天都强!
实在不成,花点银子,找个凉快地儿躺着,它不舒坦吗?
还有些人,迷信什么“冷水激一下就清醒了”,我跟你说,这纯粹是瞎扯!
低温会让缺氧的器官加速衰竭,胡乱灌东西更是适得其反!
这事儿,跟酒后驾车一个样,都自以为能掌控全局,实际上是把自己的安危交给了未知的风险!
说到这儿,我得跟各位聊聊汽车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在不少车子,为了追求所谓的“静谧空间”,把隔音做得那叫一个到位。
车门一关,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这当然是好事,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弊端:空气流通性变差了!
各位想想,车窗紧闭,空调内循环,车内空气不流通,再加上发动机排放的废气,那简直就是一个移动的“毒气室”!
特别是那些上了年头的车,发动机老化,排放超标,更容易出事!
因此,我建议各位,特别是开老车的朋友,务必定期检查车辆的尾气排放状况。
一旦发现排放超标,赶紧去修理!
另外,也别过于依赖“自动启停”这功能。
这玩意儿,在堵车的时候确实能省点油,但同时也增加了发动机启动的频率,更容易产生一氧化碳!
再有,地下车库,那绝对是高危地带!
地下车库空气流通不畅,一氧化碳浓度本来就高,再加上车辆进进出出,排放尾气,那简直就是一个大型“毒气罐”!
所以,切记别在地下车库里睡觉!
正如古人所言:“防微杜渐,方能履险如夷。”安全意识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
某医院新近发布的行车安全指南明确指出:地下车库、老旧车辆、空调内循环,这几个危险因素一旦凑齐,就可能酿成大祸。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说到这儿,我想起一个细节:中毒初期会感到昏昏欲睡,很多人还误以为是“空调太舒服了”?
细思极恐啊!
因此,驾车时,如果感到困倦,千万别硬撑!赶紧找个安全的地方靠边停车,稍作休息!
我想跟各位说一句:安全第一,性命攸关!
别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
在车里睡觉,真不是一件小事!
这事儿,就像买彩票,你总觉得大奖不会落到自己头上,但是,万一真中了呢?
所以,别抱侥幸心理!
咱们还是踏踏实实地,该休息就休息,该下车就下车!
找个凉快的地方躺着不比啥都强?何必在车里冒这个险呢?
颇有意味的是,很多人都知道酒后驾车危险,却忽略了在车里睡觉的潜在风险。
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安全意识,须臾不可放松!
各位老铁,你们怎么看?你们有没有过在车里睡觉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