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增多是重大故障?工程师解读涡轮增压车型的常见误解

机油增多是重大故障?学姐解读涡轮增压车型的常见误解

机油增多是重大故障?工程师解读涡轮增压车型的常见误解-有驾

---

机油增多是重大故障?工程师解读涡轮增压车型的常见误解-有驾

开篇:机油越用越多?这个车,有点意思!

机油增多是重大故障?工程师解读涡轮增压车型的常见误解-有驾

各位车友,近期后台被问爆的“机油门”事件,学姐我可得好好唠唠。

东风本田CR-V、长安CS75车主集体吐槽“机油越开越多”,厂家召回、停售、改油尺,一通操作猛如虎,结果车主还在喊“修完没解决”?这到底是设计缺陷,还是正常现象?今天咱们从工程师视角,扒开技术外衣,看看“机油增多”背后的真相。

机油增多是重大故障?工程师解读涡轮增压车型的常见误解-有驾

---

正文:涡轮增压的“原罪”?学姐拆解机油增多之谜

1. 机油增多≠无中生有,燃油稀释才是真凶

根据央视调查,CR-V的“机油增多”实为燃油稀释(Fuel Dilution)——冷启动时,缸内直喷发动机会喷射过量汽油,部分未燃尽的燃油被活塞环刮入曲轴箱,混入机油。

中国石油兰州润滑油研究显示,稀释率超10%就可能影响润滑性能,超15%甚至会导致发动机磨损。

学姐划重点:几乎所有直喷发动机都存在燃油稀释,但程度不同。

北方低温地区短途行驶的车主更易中招(比如齐齐哈尔的车主实测稀释率高达24%)。

---

2. 召回升级治标不治本?技术专家这样说

长安CS75召回方案是升级ECU软件和冷却系统,通过调整喷油策略,减少燃油湿壁现象。

但部分车主反馈“升级后仍有机油增多”。

某车企技术专家透露:“软件优化只是补救,治本需改发动机设计,比如喷油嘴孔径、活塞形状。

东风本田更绝,直接改油尺刻度+改用户手册,把机油尺上限“拉长”31mm,声称“不超31mm不影响性能”。

但用户手册却明确警告:“机油超上限会导致发动机损坏”。

这种自相矛盾的操作,气的车主直蹦起来。

---

3. 争议焦点:机油液位升高vs稀释率,谁说了算?

用户视角:机油尺液位涨了5-30mm,肉眼可见,自然恐慌。

工程师视角:稀释率才是关键!不同机油抗稀释能力不同(比如5W-30比0W-20更抗造),油底壳形状也会影响液位判断。

学姐亲测:送检的CR-V旧机油样本中,一升机油含75ml汽油(稀释率7.5%),闭口闪点从230℃暴跌至150℃,润滑性能大降。

这说明,光看液位不靠谱,定期检测机油品质才是王道。

---

4. 横向对比:CR-V和CS75,谁的锅更大?

| 对比项 | 东风本田CR-V 1.5T | 长安CS75 1.5T |

|------------------|----------------------|-------------------|

| 召回措施 | 改油尺+停售 | 升级ECU+终身延保 |

| 用户满意度 | 低(二手车商不敢收) | 中等(部分车主认可延保) |

| 技术根源 | 设计缺陷(疑似国产发动机工艺问题) | ECU策略缺陷 |

学姐辣评:CR-V的“改油尺”操作堪称年度迷惑行为,CS75的延保至少给车主吃了定心丸。

但两家都没解决根本问题,劝退指数三星半。

---

5. 未来展望:涡轮增压还能买吗?

短期看,低温地区车主慎选1.5T小排量直喷车型;

长期看,混动技术(如丰田THS、比亚迪DM-i)通过减少冷启动次数,能有效缓解燃油稀释。

此外,车企需优化发动机缸内气流、喷油压力等设计,从源头减少湿壁现象。

学姐建议:北方车主选车时,优先考虑抗稀释能力强的5W-30机油,并避免频繁短途行驶。

---

结尾:真香还是劝退?开放题留给车友

机油增多不算致命缺陷,但长期忽视可能“天塌了”——发动机提前报废。

各位车友,你们能接受厂家用“改油尺”这种操作应付问题吗?评论区聊聊,学姐在线解答!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

学姐问答:关于涡轮增压车型,你还遇到过哪些奇葩故障?欢迎留言,下期专题安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