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分档讨论火热!朝阳、正新为啥被划入第三梯队?第一档又藏着哪些隐形大佬?

最近刷短视频,从汽车测评号到电动车论坛都在吵翻天。

近期,多家行业评测机构和轮胎测评媒体甩出电动车轮胎品质分档测评内容,直接把市面上主流轮胎品牌分成"三档"。

结果直接"打脸"了一堆人的认知!

最刺激的是,平时广告打得响、街边店最常见的朝阳、正新,居然被划到了"第三档"。

而第一档的品牌名单里,全是大家要么没听过、要么觉得"贵得离谱"的牌子。

当时评论区直接炸锅,有人说我骑了三年朝阳胎,咋就成低端了?

有人问,正新不是一直挺扛造吗?

还有人想知道,那第一档到底谁这么牛,凭啥比朝阳贵好几倍?

今天咱就来扒扒:这轮胎的分档到底靠不靠谱?

朝阳、正新怎么就"怂了"?第一档又藏着哪些"隐形大佬"?

第一部分:2025年11月轮胎分档讨论火热!朝阳、正新为啥被划入"第三梯队"?

先给大伙儿划重点,这类分档主要基于多家行业评测机构的综合测评。

包括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发布的企业排行榜、行业媒体的实测对比等,可不是啥野鸡榜单。

他们拿了市面上多个主流品牌的热销轮胎,从耐磨性、湿地抓地力、抗刺穿能力、静音性、使用寿命等维度做实测。

综合分成了三档——第一档"高端性能派"、第二档"均衡实用派"、第三档"基础耐用派"。

结果朝阳、正新、建大这些咱们骑共享单车、买菜车常见的品牌,全挤在第三档。

而第一档里赫然列着马牌(德国)、米其林(法国)、普利司通(日本)这些"老面孔"。

还有国产高端品牌森麒麟,直接把大伙儿整懵了。

你想啊,森麒麟咋就跑到第一档去了?


按常规认知,国产轮胎应该就是便宜、耐用那一类,质量再好也是中端。

轮胎分档讨论火热!朝阳、正新为啥被划入第三梯队?第一档又藏着哪些隐形大佬?-有驾

结果森麒麟直接打破了这个"常识"。

当时很多人不服啊,说朝阳胎我骑了五年没补过,咋就比不过米其林?

但评测数据可不含糊。

比如耐磨性测试,模拟每天骑行50公里,连续测试一年。

第三档轮胎平均磨损厚度明显高于第一档。

湿地抓地力测试模拟的是雨天刹车距离。

高端轮胎在时速30公里时刹车距离比经济型轮胎短两三米。

这听起来不多,但在雨天骑车时,多这两三米可能就是摔车和不摔车的区别。

最狠的是抗刺穿测试。

用钢钉垂直穿刺,第一档部分高端胎甚至配备了自修复技术。

被扎后能自动密封,直接省掉了补胎的麻烦。

那问题来了,朝阳、正新这些品牌不是一直主打"性价比"吗?

咋就被分到第三档了?

其实道理很明白。

第三档轮胎的核心优势是"便宜加耐用"。

两轮电动车轮胎经济型约在100块到300块这个价位。

适合每天通勤10公里内的普通用户。

但第一档轮胎瞄准的是"高性能场景"。

高端型约在300块到500块这个价位。

适合外卖骑手每天跑100公里、电动车改装党玩速度、甚至高端电动车的原厂配套。

说白了,这不是"谁差谁好"的问题,而是"需求错位"。


你骑共享单车买菜,朝阳胎够用,省钱又实在。

轮胎分档讨论火热!朝阳、正新为啥被划入第三梯队?第一档又藏着哪些隐形大佬?-有驾

但你要是天天跑长途、载重200斤,第一档轮胎的耐磨和抓地力才是真刚需。

人们总是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觉得贵的东西就一定比便宜的好。

其实不然,关键是你的使用场景是啥。

同样的轮胎,用在大货车上可能撑不了三个月。

但用在家门口买菜的电动车上,能用两年不换。

这就像为什么你不需要给自行车配备跑车级别的轮胎一样。

浪费钱不说,还容易出故障。

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第二部分:第一档轮胎凭啥这么牛?那些"黑科技"到底是啥?

可能有人要问,第一档轮胎凭啥能甩开第三档好几条街?

难道只是贵?

其实背后全是"硬核技术"的堆料战。

先看最关键的"耐磨性"。

第一档轮胎普遍用了"高分散白炭黑加纳米级硅胶"的配方。

比如米其林的"EverGrip技术",这种材料能让橡胶分子和路面摩擦时更"粘滞"。

不是直接磨掉,而是通过特殊的材料学原理,让胶质层一点一点均匀消耗。

举个例子,马牌UC6轮胎在胎面花纹里藏了"双层耐磨层"。

外层负责抗磨,内层负责缓冲。

相当于给轮胎穿了"铠甲加弹簧"。

而第三档轮胎大多还是传统炭黑配方。

磨久了就开始"掉渣"。

轮胎分档讨论火热!朝阳、正新为啥被划入第三梯队?第一档又藏着哪些隐形大佬?-有驾

再看"湿地抓地力",这玩意儿直接关系到雨天会不会摔车!

第一档轮胎普遍用了"3D立体排水沟槽加自修复橡胶"。

比如普利司通Turanza EV的ENLITEN技术和QuietTrack静音技术。

胎面的排水槽不仅更深更宽。

米其林Primacy 4加的排水沟槽深度约6.3毫米,比第三档轮胎多一两毫米。

看起来多不了多少,但效果差别很大。

因为排水槽深度直接影响积水排出的速度。

排水槽还能在积水里形成"漩涡",快速排走水膜。

更绝的是,部分高端胎还在橡胶里加了特殊配方。

遇到水能更好地抓住地面,防止打滑。

反观第三档轮胎,排水槽浅、花纹简单。

雨天刹车时容易"漂移"。

你想啊,在湿滑的路面上多出两三米的刹车距离。

那可能就是命的问题。

还有"抗刺穿能力",外卖骑手最怕的就是路上钉子、玻璃渣。

第一档轮胎里,森麒麟的Qirin EV系列采用自修复技术。

可迅速密封不超过5毫米的异物穿刺。

普利司通则用了"多层帘布加高弹性橡胶"。

被扎后能自动收缩缝隙防止漏气。

正新轮胎也加入了钢丝网和凯夫拉纤维。

耐穿刺性能有所提升。

而更低端的杂牌轮胎基本就是"裸奔"。

被扎穿只能补胎或者换胎。

这就说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为什么森麒麟能进入第一档?

它关键不是靠降低成本,而是靠提升技术。

青岛森麒麟原本是做航空轮胎的。

航空轮胎对轮胎的耐磨、耐穿刺、耐高温要求极高。

一架飞机的轮胎出问题,那就是空难。

所以航空轮胎的技术含量最高。

森麒麟把航空轮胎的技术转移到民用胎上。

这才造就了Qirin系列轮胎的"黑科技"属性。

简单说,就是用了最高难度的技术,做出了最可靠的产品。

说白了,第一档轮胎不是"贵在品牌",而是"贵在技术"。

人家把实验室里的黑科技都商用化了。

而第三档更多是"满足基础需求"。

就像手机里的旗舰机和千元机。

都能打电话,但旗舰机的拍照、流畅度、防水性完全是两回事。

第三部分:为啥朝阳、正新"只能"在第三档?是技术不行,还是战略选择?

这时候肯定有人杠,朝阳、正新为啥不搞这些高端技术?

是他们没能力,还是不想?

其实答案更现实——这是"市场需求"和"成本平衡"的结果。

从市场定位看,中策橡胶(朝阳母公司)在2024年中国轮胎企业排行榜中位居榜首。

主要客户是共享单车运营商、电动车专卖店、以及普通消费者。


但整体国内乘用车轮胎市场约七成份额仍被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外资品牌占据。

数据来自乘联会。

这些用户最关心的是"一条胎骑半年不坏,价格别太贵"。

而不是"湿地刹车距离短三米"。

所以企业更愿意把研发经费花在"怎么降低成本"上。

比如用更便宜的橡胶配方、简化生产工艺。

而不是砸钱研究纳米材料。

这就是市场的现实。

你得先活下去,才有机会追求卓越。

朝阳、正新的策略很清楚,就是要成为性价比之王。

在这方面,他们确实做得很好。

从技术积累看,第一档品牌比如米其林、马牌有上百年历史。

米其林全球拥有9个研发中心,员工超过6000人。

每年创新预算近12亿欧元。

这是啥概念?

就是说米其林每年用来研发的钱,就够好几个中国轮胎企业的年利润了。

而朝阳品牌1966年创立,约有59年历史。

正新1967年创立,约有58年历史。

他们有近60年历史,但研发团队规模和技术储备确实有差距。

更关键的是,高端轮胎的研发周期长达5到8年。

从实验室到量产,要经过无数次试验。

而第三档轮胎1到2年就能推出新品。


对企业来说,"赚快钱"比"赌未来"更稳妥。

轮胎分档讨论火热!朝阳、正新为啥被划入第三梯队?第一档又藏着哪些隐形大佬?-有驾

你想啊,研发一个高端轮胎要5到8年。

8年后,市场需求可能就变了。

原本计划好的目标客户可能都换成电动车了。

而且高端轮胎的销量永远比不过中低端。

中低端轮胎销量大,利润虽然薄,但量大就能赚钱。

高端轮胎销量小,但利润高。

两者哪个赚钱更快?

显然是中低端。

但咱也不能说朝阳、正新"不行"。

他们的产品对普通用户来说绝对是"够用且划算"的。

比如朝阳已推出1号EV PRO等新能源专用产品。

搭载ZUPER SILENT超级静音技术。

续航里程提高10以上。

正新轮胎也加入了钢丝网和凯夫拉纤维。

耐磨性在同价位里表现优秀。

正新还在昆山投建了全国面积最大、世界级水准的专业轮胎测试跑道。

这说明他们在技术研发上也下了真功夫。

只不过,当市场开始细分"高端需求"时,他们暂时还没跟上节奏罢了。

这很正常,因为市场有专业分工。

有人专门做低端,有人专门做高端。

有人走量,有人走利润。

都有生存的空间。


但从长远看,能否抓住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车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

这才是能否晋级"高端梯队"的关键。

朝阳和正新都在这方面做投入。

至于能否成功,就得看他们的执行力了。

第四部分: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网友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我骑电动车就接娃买菜。

买第一档轮胎是不是冤大头?

真不是冤大头,但也不是必需品!

如果你每天只骑10公里内、路况好,比如小区到超市。

第三档轮胎完全够用,便宜、抗造,补胎还便宜。

但如果你经常载重,比如接娃加买菜加载老人,总重超过200斤。

或者经常跑雨天和坑洼路。

那第一档轮胎的湿地抓地和抗刺穿能力就很关键。

能让你少摔跤、少爆胎,长远看反而更省钱。

因为你不用经常去修车铺,也不用因为爆胎耽误时间。

有人问,国产轮胎是不是只能做低端?

森麒麟咋挤进第一档了?

国产轮胎早就不止会做低价了!

森麒麟是青岛的企业。

主要为广汽埃安、大众、北汽、奇瑞等新能源车企做原厂配套。

数据来自财联社。

他们家的"Qirin"系列直接对标米其林。


用的都是航空级技术。

森麒麟还成功获得小鹏飞行汽车轮胎配套资格。

是国内唯一获此资格的轮胎企业。

数据来自新浪财经。

这次能进第一档,就是因为他们在"静音性"和"轻量化"上做了突破。

花纹降噪达到2分贝以上。

静音棉版本空腔噪音降低近12分贝。

这说明国产轮胎完全有能力高端化。

只是以前没往这方面使劲。

现在看来,有的企业觉醒了。

外卖骑手该选哪档?

钱和性能咋平衡?

外卖骑手建议选"第二档均衡派"。

比如邓禄普、朝阳的高端线。

第一档轮胎虽然性能强,但价格太贵,一个月可能要换一两条。

第三档轮胎耐磨但抓地力差,雨天容易摔车。

第二档轮胎在耐磨、抓地力、价格之间找到了平衡。

实测湿地刹车距离比第三档短一米左右。

耐磨性也更强。

据实测,正新轮胎加入凯夫拉纤维后。

外卖骑手每天跑200公里能使用8到10个月。

这个性价比就很不错了。

结语:轮胎分档不是"贴标签",而是帮你"选对鞋"!

从这次轮胎分档争议就能看出一个道理。

没有绝对的"好轮胎"或"坏轮胎"。

只有"适不适合你的轮胎"。

朝阳、正新在第三档"基础耐用派"里依然是王者。

适合普通通勤党。

而第一档的高端轮胎,是为那些对性能有极致需求的用户准备的。

比如外卖骑手、电动车发烧友、高端车主。

你要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是啥。

下次换胎前,先想想自己每天的骑行场景。

如果只是买菜接娃,省那钱买第三档完全没问题。

但如果你想要更安全、更耐造。

不妨咬咬牙试试第一档。

因为轮胎是电动车唯一直接接触地面的部件。

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你的安全和舒适度。

选对了,骑行体验直接"起飞"。

选错了,就天天心烦,还费钱。

2025年11月,轮胎行业正在经历转变。

海安橡胶今年11月上市申购。

多家轮胎企业从10月起调整价格,涨幅约在2到5之间。

这说明行业正在升级,竞争在加剧。


未来的趋势是啥?

电动车越来越多,轮胎替换频率会加快。

轮胎企业也在积极布局高端产品线。

朝阳和正新虽然现在在第三档。

但他们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也在不断推出。

谁能说得清,五年十年后的排名会是啥样呢?

市场永远在淘汰不进步的人。

所以,不管你现在用的是哪一档的轮胎。

只要能满足你的需求,那就是好选择。

但前提是,你得知道自己的需求是啥。

最后灵魂拷问给各位。

如果你的电动车每天要跑50公里以上。

雨天还经常出门。

你会选经济型的第三档"耐用胎"。

还是高端的第一档"性能胎"?

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