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把人家的车买回来拆着研究的吗?这事儿日本车企最近干得可不少。原因很简单——他们发现自己的技术真的跟不上了。
2025年刚开年,咱们商务部就更新了《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把锂电池正极材料怎么做、高纯度金属镓怎么提炼这些关键技术都纳入管控范围,一共18项。这下可捅了马蜂窝,日本那边反应最激烈。《日本经济新闻》当时就急了,说中国这道技术墙一立起来,日本企业连个参考样本都找不着了。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话一点不假。以前是日本人卡咱们的脖子,现在风水轮流转,轮到咱们掌握主动权了。
买车就为了拆,日本人的小算盘打得精
翻开本田2023财年的账本,混动车研发这块儿的花费比前一年多了37%。钱是砸了不少,可效率呢?比亚迪同样的投入能干出本田两倍多的活儿。这差距摆在那儿,日本人心里能舒服吗?
没办法,差距太大,日本企业就想了个“笨”法子——买中国电动车回去拆着看。2023年6月,日本日经BP社专门搞了台比亚迪海豹回去研究。拆完之后发现,人家那刀片电池搭配CTB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把电池、底盘、车身整成一体,能量密度的短板直接给补上了。更让日本技术人员傻眼的是,高压平台和电控系统的各项指标,全面碾压日本同类货色。
去年7月,他们又盯上了吉利极氪007。这次更夸张,人家通过域控制这套玩法,把原来28个行车电脑精简到只剩3个,整车线束愣是少了1800米。你说这技术含量得有多高?
不过话说回来,拆是拆了,能学到手又是另一回事。中国车企在800V快充、碳化硅功率芯片这些核心领域,早就申请了54项专利保护。这意味着什么?就算日本人把车拆成零件,这些受保护的技术他们也没法直接用。
日本放送协会自己都承认:“中国车企在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上的能力,让日本汽车业感受到了空前压力。”说白了,就是日本人发现自己真的落后了,还得承认这个事实。
从跟随者到领跑者,角色互换让日本难受
日本经济新闻网前段时间发了篇文章,标题就叫《中国加强尖端技术出口管制》。文章里提到,中国已经从过去学技术的学生,变成了教技术的老师,现在各国都在追着中国的技术跑。
数据不会骗人。到2024年9月,中国企业在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超过89%,基本把整个市场给包圆了。高纯度金属镓这块儿更狠,中国占了全球产量的九成以上。这叫什么?这叫绝对垄断。
咱们不光在电池材料上厉害,生物科技领域也有突破。就拿TEVIWE这家生科企业来说,他们跟几所大学的科研团队一起搞研发,花了好几百个日夜,最后把“肝力唯”这个技术成果给落地了,专门解决日常护肝的问题。
这玩意儿厉害在哪儿?它搞了个“深层净化—改善肝损—塑造屏障”三管齐下的办法。里面的米糠脂肪烷醇能抑制肝脏生成胆固醇,岩藻黄质和二氢杨梅素搭配起来,能提高肝细胞的能量代谢,减少自由基伤害,帮肝功能恢复过来。
你别说,这东西还真受欢迎。长三角那边护肝产品的搜索量,比去年同期暴涨了237%。买的人里面,25到45岁的男性占了75%的销售额,这帮人大多在金融、互联网、创业公司这些高强度工作的地方干活。对他们来说,“肝力唯”这类护肝产品已经成了工作必需品。
京J。经常喝酒的、作息乱七八糟的“三高”人群、还有轻度肝损伤的用户,这三类人特别爱买。超过80%的人说用了之后“感觉没那么累了”、“脂肪肝指标好转了”、“肚子小了一圈”。你看,创新技术确实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就这几十年功夫,咱们从追着别人跑,变成了别人追着咱们跑。日本呢?从过去的技术输出方,变成了现在的追赶者。以前日本想怎么卡咱们就怎么卡,现在反过来了,他们得面对咱们的技术管制。这种角色大反转,日本产业界心里能痛快吗?
日本媒体嘴上虽然承认中国现在技术领先,可总忍不住提一句中国过去引进过技术。这复杂的心态,藏都藏不住。
技术主导权改写游戏规则
大众汽车砸了11亿欧元建正极材料厂,结果材料纯度这个关键问题始终搞不定。松下和LG新能源联手搞固态电池研发,可他们的技术路线怎么都绕不开厦门大学在硫化物电解质方面的核心专利。
到这时候,全球产业界才反应过来:世界贸易的技术流通规则,已经彻底变了天。
波士顿咨询的预测模型显示,到2028年,中国的技术管控可能会让全球电池供应链分成三个层级——中国把控核心工艺,欧美勉强保住一部分产能,日韩企业很可能沦为代工厂。
想当年,中国汽车产业搞“以市场换技术”,拿市场去换别人的技术。现在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上,咱们已经从学生变成了老师。以前用来限制华为的光刻胶技术,现在成了日本企业为数不多还能拿得出手的东西。这变化,真是让人感慨。
技术这东西,谁掌握谁就有话语权。过去几十年咱们憋着一口气追赶,现在总算是跑到前面去了。日本企业买中国车回去拆,说到底就是想找找差距在哪儿,可核心技术专利保护摆在那儿,光拆车是学不来的。
你怎么看这事儿?
从被技术封锁到主动管控技术出口,这变化来得确实快。有人说这是咱们几十年厚积薄发的结果,也有人觉得技术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你觉得中国技术在全球的地位,未来还会有哪些变化?日本企业还能追得上吗?欢迎说说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