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的半年报一出来,局势瞬间变得扑朔迷离。一边是销量下滑,另一边净利润却大幅增加。两股力量在拉扯,仿佛谁都不肯让步。
2025年上半年,市场环境波动明显,新能源车企的压力肉眼可见。赛力斯的数据一摆出来,许多人都陷入纠结。19.86万辆的销量,同比下滑了15.77%,怎么看都不太乐观。
再看新能源车,17.21万辆,同比下滑14.35%。销量说实话的确有点让人担心。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淘汰赛逐渐开始。
但偏偏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公司净利润却涨得飞快。业绩预增公告一出,27亿到32亿的净利润,同比增长66.2%到96.98%。这个数字让不少人心头一震。
扣非净利润也有22.3亿到27.3亿,同比增长55.13%到89.92%。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这背后一定有门道。
赛力斯自己给出的解释是,技术路线和市场路线都没松懈。软件定义汽车,用户定义市场,产品线不断丰富。2025年二季度推新,销量环比大幅增长,盈利能力同步提升。
问界M9的表现格外突出,成为赛力斯的“利润担当”。今年1到6月,问界M9卖了62492辆,同比还涨了6.28%。在整体下行的环境下,这种增长显得格外扎眼。
高端车型利润空间大,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逐步见效。豪华车市场依旧有活力,消费升级趋势没变。问界M9像是一根定海神针,稳住了赛力斯的盈利。
2025年3月31日,赛力斯启动H股发行计划,准备去香港主板上市。4月28日,招股书正式递交,联席保荐人中金公司和中国银河国际登场。资本动作频频,赛力斯想要更大舞台。
招股书里透露的信息也挺有意思。2025年全年营收1451.14亿元,同比增长305.4%。净利润47.4亿元,终于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59.46亿元。
毛利率提升更夸张,从2023年的7.2%飙到23.8%。这说明公司赚钱的能力确实在变强。背后是成本优化、产品结构升级和高端车型贡献。
2025年上半年,赛力斯还宣布入股华为引望。3月31日,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工商信息变更,华为持股降到80%,阿维塔和赛力斯各拿下10%。张兴海也进入引望董事会。
这一步棋影响深远。技术、资源和资本的互联,让赛力斯与华为的关系更进一步。智能化布局加速,未来竞争力有了新支点。
2025年初,张兴海对全员喊出“一个目标干到底”。目标很清晰,问界瞄准豪华阵营,M9要保持豪华车销量第一。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要实现倍增,三年内目标百万辆。
公司目标看起来很激进,但市场环境变化太快。销量下滑的现实摆在眼前,想要实现百万辆确实不轻松。后续能不能守住增速,还要看新产品和渠道拓展。
7月10日,赛力斯股价收盘跌了0.85%,市值报收138.44亿元/股。资本市场的态度有点谨慎,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投资者对业绩增长和销量下滑的矛盾心存疑虑。
表面看,赛力斯似乎靠高端车型和资本运作撑住了局面。核心盈利能力确实在提升,但销量下滑隐忧未除。能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个问号。
背后逻辑其实挺现实。高溢价车型贡献大头,利润来源越来越集中。新产品发布带动一波增长,但全局还得看大众市场的接受度。
新能源市场已经进入深水区,拼的不只是技术,还有品牌、渠道和用户心智。赛力斯和华为的深度绑定,短期能提升势能,长期还要看协同效果。
H股上市计划让公司有了更多资本运作空间。港股市场对估值和成长性的考察,会更加直接。融资压力、全球化战略和海外市场扩张,都需要新一轮突破。
行业里,赛力斯的竞争对手也都在加速进化。比亚迪、理想、小鹏都没停下脚步。赛力斯如果不能快速扩张用户基础,很容易被后来者赶超。
2025年下半年将成为分水岭。新车型的市场表现、海外市场拓展、华为合作的深化,这些都是关键变量。每一步都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高端车型好看,价格却也不低。未来能不能有更多实惠产品,决定了赛力斯能否真正走进大众。
内部管理、渠道下沉、品牌升级,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赛力斯现在表面风光,内在压力其实很大。利润的增长能否持续,还要看长期布局的执行力。
新能源车行业变化太快,没人能保证优势永恒。赛力斯要想长期站稳脚跟,既要抓住高端,也不能忽略基础盘。走得越远,考验越大。
资本市场和消费者的信心,需要业绩和销量的双重支持。只靠一时的利润增长,远远不够。企业真正的底气,还是要靠扎实的用户基础和持续的创新能力。
接下来的半年,所有悬念都还在。新产品上市后的市场反馈、港股上市的资本表现、与华为的合作深度,都值得持续关注。赛力斯能否真正走出自己的路,谁也不能提前下结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