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十,开的是16年那代的宝马5系。
说起来挺有意思,当年刚学会开车那会儿,瞧见街上跑的宝马就觉得特别拉风,没想到人到中年,真整了辆老车来过瘾。
前脸后腚(535中间那个标是后来自己改的)这车到手四年了,前车主是个大学老师,交车时候专门把全套原厂说明书递过来,还是真皮封套的,跟新的一样,每页都写得清清楚楚,连换雨刮器的日子都标得明明白白。
接车那天绕着车转了三圈,珍珠白的车漆上有些太阳纹,车门补过漆,轮毂也划拉了好几道。
后来才听说,是老师在校园里躲学生自行车蹭的。
虽说划痕补漆不少,反倒觉得挺有生活气息,就跟人脸上长皱纹似的,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坐进驾驶座最得劲儿。
方向盘那个"丁字裤"握把,刚好卡在手心里,跟量身定做似的。
座椅记忆存着前车主的坐姿,折腾半天才调到自己舒服的位置,后来干脆把我和媳妇的坐姿存到1、2档,现在她上车按2键,座椅往后挪两指头,比我这当老公的还懂她。
平时开着这老伙计是真给力。
2.0T发动机虽然不是特别冲,但该使劲的时候绝不含糊。
早高峰堵车跟着挪,变速箱顺溜得跟抹了油似的,绝对不会突然咯噔一下,把杯架上的豆浆晃出来。
上了环路想超车,油门稍微踩深点,动力就跟后头有人推似的,滋溜就窜过去了,不像有些车光叫唤不跑路。
最让我嘚瑟的是后排空间,闺女上初中了,以前坐家里那辆荣放老嚷嚷腿伸不直,现在在这车后排能跷二郎腿。
周末带爸妈去郊区,老爷子往右后座一坐,直说比之前坐的车舒服。
其实他不知道,我提前把后排空调调到24度,出风口还特意往下掰了掰,省得凉风直吹他后脖颈。
虽说不是新车,但该收拾的都得收拾。
刚接手就开去相熟的修理厂做了个大检查。
换了四条新轮胎,原厂胎都七年了,防爆胎的花纹都快磨平了。
刹车片不用换,检测说厚度还够用,各种油水滤芯全换新。
最逗的是在后备箱备胎槽里翻出半盒粉笔,估计是之前那个老师落下的。
要说最有感情的,还是那些生活小细节。
去年冬天送媳妇加班,她在副驾睡着了,我把座椅加热从三档调到二档,怕她冷又怕热着。
好几次全家自驾游都挺给力,从北京跑到成都,西安开到厦门,单程五千多公里没出过岔子。
现在每次停好车,看看仪表盘上,从接车时的6万公里跑到现在8万多,10个油的平均油耗,这么多年了挺稳当。
至于漏机油、吃机油、冷却系统故障这些常见毛病还真没碰上,总得来说挺省心。
有人说买老车不如新车有面子,我倒觉得车是给自己开的。
年头久了都有故事,就跟四十岁的人似的,眼角有皱纹了,虽然没了二十来岁的冲劲儿,但更懂人情世故。
这车陪着我接孩子、跑工地、兜风、发呆、旅游,日子久了,都分不清是我在开车,还是车在陪着我过日子。
挺实在的,四十岁有这辆F18陪着,不装年轻,不较劲,就跟现在的生活一样,踏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