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不跟新能源车,四点原因,新手常追尾

最近,不知道您在路上开车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马路上的绿牌新能源车越来越多了,简直成了一道新的风景线。

这些车安静、起步快,看着也时髦。

但与此同时,很多驾龄长的老师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司机”,在路上遇到新能源车,总会下意识地把跟车距离拉得更远一些,有的甚至会选择变道,尽量不跟在它们正后方。

老司机不跟新能源车,四点原因,新手常追尾-有驾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是他们对新事物有偏见,还是这里面确实有一些门道?

其实,这背后并不是什么情绪化的抵触,而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在日常驾驶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考量,很多新手司机可能还不太了解,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些原因好好聊一聊。

首先,一个让很多后车司机感到困扰的问题,就是新能源车普遍带有的“动能回收”功能。

这个功能听起来很高科技,原理也确实不错。

简单说,我们开燃油车的时候,松开油门,车子会因为惯性继续滑行一段距离,速度是缓慢降下来的。

而电动车在松开电门踏板时,驱动电机会反向工作,把车轮滚动的动能转换成电能,再存回电池里,起到一个充电的效果。

这个转换过程会给车辆带来一个很明显的拖拽感,让车速迅速降低。

很多新能源车主为了增加续航,会把动能回收的强度调得比较高,这就造成了一种类似踩刹车的效果。

老司机不跟新能源车,四点原因,新手常追尾-有驾

问题就出在这里:这种靠动能回收实现的减速,在很多情况下,刹车灯是不会亮的。

这就给后车司机制造了一个巨大的困扰。

在几十年的驾驶习惯里,所有司机都形成了一个条件反射:前车尾灯亮了,就意味着它在减速,我也要跟着减速。

可现在,你前面这台新能源车,它的刹车灯没亮,但实际车速却在明显下降,下降的幅度甚至堪比轻踩了一脚刹车。

对于后车来说,这就缺少了一个最关键的视觉信号。

尤其是在城市里堵车,走走停停,车距本来就很近,你可能稍微一分神,没注意到与前车的距离在迅速缩短,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往往已经来不及了,追尾事故就这么发生了。

很多老司机都表示,跟在一些动能回收强度高的电车后面,精神必须高度集中,时刻预判对方是不是松了电门,这种驾驶体验非常累心。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个问题正在得到改善,目前很多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比如比亚迪等,已经优化了逻辑,在较强的动能回收介入时,刹车灯也会同步点亮,这无疑是一个非常负责任和人性化的进步,大大提升了行车安全。

其次,新能源车的动力输出特性,也让跟车变得很有挑战性。

老司机不跟新能源车,四点原因,新手常追尾-有驾

我们开的燃油车,从踩下油门到动力完全爆发,中间有一个过程,能听到发动机转速的提升,感受到变速箱的换挡,动力是线性、有预期的。

但电动机不一样,它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它的动力输出几乎是“零延迟”的。

也就是说,驾驶员脚尖一动,强大的扭矩瞬间就能释放,车子会像弹射一样冲出去。

这种“说走就走”的特性,如果驾驶员是一位经验丰富、脚法细腻的老手还好,但如果是一位对车辆特性还不太熟悉的新手,就很容易造成车辆动态的“忽快忽慢”。

可能前一秒还在慢悠悠地蠕行,下一秒就突然向前窜一截,然后又因为前方路况变化一个急刹。

这种毫无节奏感的驾驶风格,让后车司机非常难受,脚在油门和刹车之间来回切换,不仅增加了自己的油耗或电耗,精神上也备受折磨。

老司机们开车,讲究一个“稳”字,追求的是对路况的预判和车辆的平顺操控,遇到这种节奏难以捉摸的前车,他们往往会选择主动远离,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为了维护整个车流的稳定。

再来说说现在新能源车上越来越普及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像自动跟车、车道保持这些功能,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驾驶疲劳。

老司机不跟新能源车,四点原因,新手常追尾-有驾

但在目前这个阶段,这些系统还远未达到完美替代人脑的程度。

它们依靠摄像头和雷达来感知环境,通过算法来做出决策。

在面对一些复杂的、或者说是“边缘”路况时,比如前方突然出现一个被风吹起的塑料袋、路面上的一个深色印记,或者高架桥下的阴影,系统有可能会发生误判,认为前方有障碍物,从而采取一种非常突兀的紧急制动,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幽灵刹车”。

对于开启辅助驾驶的司机本人来说,可能只是虚惊一场,但对于紧随其后的车辆,这简直就是飞来横祸。

你根本无法预料到前车会在一个开阔无人的直路上突然“点头”急刹。

这种由机器带来的不确定性,比一个人类驾驶员的失误更难预测。

老司机们相信自己的经验和判断,也更愿意相信一个可预测的人类同伴,而不是一个行为逻辑偶尔会“抽风”的电脑程序。

所以,当他们看到前车行驶轨迹有些机械,或者车速保持得过于绝对时,心里就会多个心眼,拉开更远的距离以防万一。

最后一点,也是最现实的一点,就是高昂的维修成本。

老司机不跟新能源车,四点原因,新手常追尾-有驾

追尾事故,责任方是后车。

如果追尾的是一台普通的燃油车,可能就是换个后保险杠、做个钣金喷漆,几千块钱基本能搞定。

但如果不幸追尾了一台新能源车,那后续的账单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是底盘上的动力电池包,它不仅是车辆的“油箱”,在很多车型上也是车身结构的一部分。

虽然电池包有层层保护,但在碰撞中,特别是撞击角度比较巧的情况下,依然有可能伤及电池包的结构,哪怕只是外壳变形。

出于绝对的安全考虑,一旦电池包受损,厂家和维修站通常给出的方案都是“只换不修”,也就是整个电池包全部更换。

一个电池包的成本有多高?

它能占到整车成本的三到五成。

也就是说,一台二十多万的新能源车,换一块电池可能就要花上七八万甚至十几万。

这个费用足以让任何车主感到肉疼,保险公司在处理这类案件时也会格外谨慎。

老司机们在路上见得多了,深知这一点,他们明白,宁可离这些“行走的贵重资产”远一点,也不是歧视,而是对自己钱包的一种有效保护。

这种潜在的巨大经济风险,是他们选择敬而远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因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