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车主集体吐槽:油箱里的油总放过期! 200公里纯电续航的DM-i终于要来了?
每天通勤50公里,却要两天充一次电;标着“混动”的比亚迪,油箱里的油放到发黄也不敢加满,这不是段子,而是2025年比亚迪混动车主的真实日常。
当隔壁奇瑞风云A9L的车主用193公里纯电续航实现“一周一充”时,比亚迪DM车主还在为60-120公里的短续航频繁找桩。
,比亚迪4月国内销量30.1万辆,5月跌到29.3万辆,6月再降到29.2万辆,曾经横扫市场的“绿牌军团”突然踩了刹车。
山东最大经销商暴雷关店,汉DM被燃油车挤出销量前三,这些信号都在喊同一句话:该换打法了!
一、“抠门电池大佬”的尴尬
“我车买了两年,总里程5万公里,发动机里程连1万都不到! ”一位比亚迪DM-i车主指着常年只加100块钱油的油箱苦笑,“再多加? 油会过期啊! ”
这种场景在比亚迪混动圈里太常见了。
厂家设想中“油电协同”的完美方案,被现实撕得粉碎,81%的车主把插混车开成了纯电车。
冬天续航缩水,两天充一次;夏天稍好,三天一充,找充电桩的疲惫丝毫不减。
更让车主憋屈的是,明明比亚迪自家就能造刀片电池,成本比对手低一截,可电池包却抠抠搜搜。
宋PLUS DM-i纯电续航110公里,唐DM-i冠军版也只有115公里,而同价位的奇瑞风云A9L直接怼到193公里WLTC续航,实测能跑260公里以上。
二、对手的“大电池”攻势已杀到门口
理想L7纯电240公里,问界M7标到250公里,零跑C11增程版260公里2025年的混动战场,200公里+纯电续航已成头部玩家的入场券。
这些车型切中的痛点极其精准:让用户彻底摆脱“充电奴”生活。
一周通勤250公里? 充一次电够用。
周末郊游? 油箱虽小加油即走。
反观比亚迪,唐DM-i 2025款刚上市时,宣传重点仍是“亏电油耗4.95L”“综合续航1150公里”,可用户只问一句:“纯电续航为什么只比老款多3公里? ”
技术储备不是没有,2023年汉DM-i冠军版就推出过200公里版本,海豹DM-i也有同款长续航可选,这两款车要么定价偏高(汉DM-i 200km版24.98万起),要么未普及到走量车型。
三、沉默的销量警报拉响
压垮骆驼的稻草来自市场最真实的投票。
2025年5月,比亚迪插混车在关键市场接连失守:中大型轿车销量榜,汉DM被燃油车挤出前三;紧凑型SUV战场,宋Pro DM和宋PLUS DM也被燃油对手反超。
经销商最先感受到寒意。
4月,山东最大经销商乾城汽车暴雷,多家4S店停摆,压库压力和资金链危机浮出水面。
海外出口暴涨229%也难掩国内疲软,当用户从“要绿牌”转向“要好用”,续航短、充电慢的短板再也藏不住了。
四、200公里DM-i的底牌早已握在手里
其实答案一直摆在比亚迪的展厅里。
汉DM-p战神版,580马力性能怪兽,用户更关心的是它“纯电200公里”的副标题。
海豹DM-i,官方自称“同级别唯一提供200km纯电续航的插混轿车”,实测满电能跑北京到秦皇岛。
第五代DM技术更是藏着大招:热效率46.06%的1.5T混动专用发动机,配合EHS200电混系统,亏电油耗压到2.9L/100km,综合续航2100公里。
用户要的从来不是更省油,而是少充电。
五、变革的齿轮开始转动
2025年6月,一份来自比亚迪官方的问卷在车主群疯传。
问题直白到锋利:“是否愿意为增加100公里纯电续航多付8000元? ”
几乎同时,外媒曝光比亚迪新一代DM系统规划:纯电续航拉升至200公里(比现款提升60%),快充功率从90kW飙到150kW。
充电速度的跃升才是关键痛点,现款唐DM-p充100公里续航需40分钟,而新系统8分钟即可完成,比手机快充还利落。
供应链消息证实,搭载该技术的车型已进入路试阶段,主攻10-20万主流市场。
六、插混的终极形态正在浮现
“如果纯电续航只有几十公里,那不过是台带电的油车。 ”比亚迪欧洲顾问Alfredo Altavilla的炮火对准增程式对手。
此话不虚。
增程式车跑高速时,能量经过“油→电→动力”双重转换,油耗直奔8L/100km;而DM插混的发动机可直驱车轮,高速油耗仅4L。
当200公里纯电续航+150kW快充落地,DM车型将彻底分裂出两种人生:城市通勤是零油耗的纯电车,长途自驾是无焦虑的混动车。
那些被遗忘在油箱里的汽油,终于不必再担忧过期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