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中国CEO:中国电动车已经失去理性,会祭出4种新打法

最近,大众中国的一把手贝瑞德放话: 中国电动车市场,已经卷到失去理性了!

大众中国CEO:中国电动车已经失去理性,会祭出4种新打法-有驾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 他点出了核心问题:场上130多个品牌在厮杀,价格战打得昏天暗地。

结果呢?大多数玩家都在亏本赚吆喝,卖一辆亏一辆,根本没钱投入未来研发。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 像不像当年手机市场“千机大战”的翻版? 热闹是热闹,但最后能活下来的,没几个。

大众中国CEO:中国电动车已经失去理性,会祭出4种新打法-有驾

01 市场真的“疯”了吗?

先别急着反驳,看看现状就明白了。

现在国内电车市场,简直像一场没有裁判的混战。 你降两万,我就敢降三万。你出个“998”,我立马来个“888”。

更狠的,新车定价直接比老款便宜一大截,老车主还没捂热乎就变“韭菜”。

为啥这么拼? 因为赛道太挤了。130多个品牌,都想分一杯羹,可蛋糕就那么大。 新势力要活下去,传统巨头要转型,谁都不敢松口气。

但问题来了: 价格战打到这个份上,还有多少利润空间? 卖车不赚钱,靠什么搞研发?靠什么提升技术?靠什么保证后续服务?

贝瑞德看得明白:这种玩法,难以为继。

02 大众怎么应对?硬刚还是认怂?

面对这场“非理性”狂欢,大众的选择很清晰: 不跟风降价,不玩亏本买卖。 用贝瑞德的话说,要靠体系力破局。

具体怎么干?大众亮出了四张牌:

第一张牌:本土研发,快人一步。 2025年,大众在中国落地的首款本土开发车型就要来了。

紧接着,2026年推出专为中国打造的CMP主流平台,2027年再上CSP中高端平台。核心就一个字:快。

开发周期压缩到24-30个月,比欧洲快了近了很多。成本、效率、迭代速度,全都要卷起来。

第二张牌:平台进化,老树开新花。

现有的MEB平台不会淘汰,而是全面升级。磷酸铁锂电池安排上,成本更低。全新的电子架构CEA 2025年上车,直接支持L3级自动驾驶。

2027年,第二代CEA接着上。平台不浪费,潜力要榨干。

第三张牌:补上短板,杀入低价区。

大众承认,目前在12万以下的入门电车市场是空白。这块大蛋糕,谁不想吃?别急,捷达品牌就是那把“价格尖刀”。

2026年,捷达的首款纯电车就会杀到,目标很明确:用大众的品质和体系,打一场“有利润”的价格战。

第四张牌:软件自研,掌握命脉。

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卡脖子可不行。大众中国旗下的软件公司Cariad,程序员占比高达70%。2025年第一代自研架构上线,2027年第二代跟上。

自动驾驶是重头戏,拉上小鹏、地平线中国伙伴深度合作,北美那边还联手Rivian。中美德三地协同,把研发效率卷到极致。

大众中国CEO:中国电动车已经失去理性,会祭出4种新打法-有驾

这四招打出来,大众的意图很明显: 不跟你们在价格泥潭里打滚。 我要卷效率,卷平台迭代,卷研发速度,卷体系能力。

03 为什么说“非理性”迟早要退潮?

贝瑞德敢这么说,不是酸葡萄心理,而是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

任何产业,长期亏损的竞争都是不可持续的。 现在很多品牌烧的是投资人的钱,赌的是未来市场。 但投资人耐心有限,市场增长也有天花板。

大众中国CEO:中国电动车已经失去理性,会祭出4种新打法-有驾

最终能活下来的,必然是那些技术扎实、成本可控、体系健全、能自我造血的企业。 靠低价抢来的份额,如果后续产品跟不上、服务跟不上、技术掉队了,用户照样会转身离开。

大众的策略,更像是在为“后价格战时代”布局: 当潮水退去,拼的就是真功夫了。 平台化降低成本,自研技术掌握主动,本土化适应需求,这才是长久之计。

写在最后: 中国电动车市场的“疯狂内卷”,是产业爆发期的特殊现象。 热闹背后,藏着隐忧。 贝瑞德的“非理性”论断,更像是一剂清醒剂。

大众中国CEO:中国电动车已经失去理性,会祭出4种新打法-有驾

大众的选择,提供了一种解题思路: 不打消耗战,要打持久战。 用体系力对抗价格战,用技术储备迎接未来挑战。

这场电动化马拉松,才刚刚起跑。 谁能笑到最后? 恐怕不是现在嗓门最大、降价最狠的那个。 而是手里有技术,脚下有根基,跑得稳,跑得远的选手。

你觉得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