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10万到15万家用车,我经常听到朋友吐槽:选日系怕车身薄容易撞坏,选国产担心保值率跌得狠,买老款朗逸又嫌设计像50岁爸爸车,总之就是挑车头秃。这事儿,其实并不新鲜。前几天,突然有个同行在群里发了句:新朗逸Pro简直是换了辆车,优化得跟20万B级豪华车有得一拼。我心头一震,不由自主地翻了翻最近的对比数据。
先说设计,这回大众终于不再死守着那种商务大叔的格调。老款朗逸,那个大横条格栅加传统门把手,虽然实用但给人印象老气横秋,像极了我那朋友老爸开的私家车——一看就是典型家用车,没啥新鲜感。而Pro版有层次了,你看经典版的镀铬箭阵格栅,稳重大气,适合稳重派;再看星空版,熏黑的星钻格栅配红色卡钳,完全是运动小钢炮范儿。灯光设计不用说,贯穿式LED灯带加发光Logo,夜间辨识度比老款强不少,甚至一度让我想起奥迪A3的那种高级感。销售小张告诉我,夜里有客户试驾后说:这灯一亮,比我浦东大桥的灯管都靓。(这话我觉得夸张,但能看出效果明显)
如今风阻降低到0.25Cd,老款0.28Cd听起来差别不大,但跑高速时,每百公里能省0.3升油,这对每天上下班几十公里的家庭来说,意义不小。
空间提升的细节也让我很好奇。车长加了42毫米,看似不多,但后备箱容积从510L变成520L,至少能多塞一个20寸登机箱,这是很实际的小进步。特别让我竖起大拇指的是怀挡设计。原来老款的挡把其实挺占地方,中控台下方没法大规模收纳,老用户吐槽最多的就是手机放哪儿都得凑合着。怀挡设计把这个东西拿出来,腾出的空间翻倍,双杯架、50W无线充电板都跟着来了,我试着把手机放上去充电,记得刚好半小时里面充了大概60%(体感),这速度和方便程度,不是那种选装15W充电能比的。有朋友开着老款,小时候买了个无线充电板放在座位上,现在看新Pro,直言真亏买早了。
你说智能化升级是不是刚需?我亲身体验过老款8英寸屏卡顿的尴尬,语音控制只能调点空调,连OTA升级都没影儿,实话讲,人都快养成拿手机操作的惯了。可Pro版本搭载了12英寸悬浮大屏+10.25英寸液晶仪表双联屏,分辨率大幅提升,系统反应速度提升了近5倍(这是我粗略估算的,有样本少的前提),还能语音操作多个命令连环执行,CarPlay无线连接也是标配,手机里的地图不再被数据线局限。销售小李告诉我,有顾客试用后点赞雨天用手机远程关窗,无比爽。这好处短时间里很难量化,但确实能让生活更便利。
动力是个大坑,我得先纠正自己。前文说1.5T发动机油耗比1.4T低0.5L,听起来像数字游戏。但顺畅度和动力响应给我的感受是实打实的提升。新款1.5T EVOⅡ发动机采用了保时捷黑科技——VTG可变截面涡轮技术,这玩意儿听起来高大上,但简单来说,就是涡轮根据发动机转速变化跑得更顺,不再有低速迟滞和高转超车无力的尴尬。测了一下零百加速,官方是8.3秒,体感确实比老款的8.6秒有提升,这个差距虽小,但驾驶感受上差不少。更贴心的是,新发动机能用92号油,市区油耗大概6.7L/100km,对比老款7.2L/100km,算算每百公里还能省下将近0.5元油费(这价格按当前市场估),长期下来,钱包真的不那么吃紧。
供应链环节我忍不住要多说两句。拿这怀挡设计来说,工程师对比了传统杆式和怀挡等多种方案。怀挡的最大挑战是把空间压缩得小巧还不能影响操作手感,就像厨房调整灶台位置,不仅要省地方,更不能影响炒菜惯。选这方案,显然他们拿用户惯权衡了好久。说到智能车机系统更新,听说大众和供应商之间像打牌博弈,软件要求和硬件层层卡点,每一次OTA的推送都不是一蹴而就。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他们技术团队为了兼容手机系统升级,曾四次调整硬件组件,这背后堆的成本不少。
说到竞品,不得不对比日系和国产对手。日系车像本田和丰田,设计稳扎稳打,内饰静音和耐用胜出,但配置更新慢半拍;国产如吉利、长安则配置丰富但保值率差,尤其是折旧速度,三年大概30%-35%(估算),老朗逸Pro争取把这个数字压得更低点,力图站稳中产家庭第一台车的脚跟。老车主张阿姨说:买老款朗逸时犹豫国产还是日系,都被忽悠得乱七八糟,反倒是新款这配置和质感,才像个真家伙。
聊聊细节吧。我发现Pro版的内饰换用软质材料,手肘位置的缝线工整,摸着比老款舒服多了。有一次开着朋友的新朗逸Pro,他随手翻了下手套箱,居然还搭配了绒布垫,能避免小物件发出叮叮声。这种细节改变,就算买车的不是大设计师,也能感知得到。
对了,我不禁想到,随着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大潮流,这样一款燃油车还能做出这么多坚实优化,是否意味着燃油车的生命周期还没结束?或者说,车企是不是在用这类中期升级吸引更多时间差用户,而不是一味推新能源车型?(这段先按下不表)
你们有没有想过,朗逸Pro的怀挡设计,会不会成为未来国产家用车的新标配?这会不会引发一波驾驶惯上的小变革。毕竟惯太难改,只凭这一点就可能让不少人放弃传统挡把了。
买车这事,永远绕不开个人需求和心理预期。新朗逸Pro到底适合多少家庭,能不能真的做成年轻人第一台好车?说实话,我还想多看看实际路况表现,也想听听修理厂大叔那边对它长期耐用性的评价。你对怀挡惯吗?这可能是留给大家最后的一个小思考点。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