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腕重生:捷豹路虎的中国式电动突围

一、停产计划背后的战略重构

捷豹路虎与奇瑞合资的常熟工厂正经历一场"刮骨疗伤"式的变革:今年9月起停产捷豹XE、XF及E-Pace三款燃油车型;2026年底前,路虎揽胜极光与发现神行者也将在该厂谢幕。这场被内部称为"产品迭代"的调整,实则是捷豹路虎全球电动化战略的精准落子。

数据显示,常熟工厂现有6款车型年产能20万辆,但2025财年实际销量仅3.4万辆,同比暴跌34%,直接导致1.3亿元亏损。面对中国新能源车市超60%的渗透率,捷豹路虎选择将88%的产能转向电动化——2026年投产的E08(增程)和E0V(插混+增程)两款新车,将基于奇瑞E0X平台打造,年产能规划17.6万辆。这意味着该工厂将成为全球首个搭载中国电动技术的豪华车生产基地。

断腕重生:捷豹路虎的中国式电动突围-有驾

二、利润新高下的市场悖论

2025财年捷豹路虎交出了近十年最佳成绩单:税前利润25亿英镑(约2396亿元),利润率8.5%创历史新高。但这组亮眼数据背后,是典型的"东方不亮西方亮"格局——北美市场批发量增长14.4%,欧洲增长10.9%,而中国市场却成为唯一亏损区域。

这种割裂折射出豪华车市的深层变革:卫士车型全球销量突破11.5万辆,揽胜运动版同比增长19.7%,印证高端细分市场的抗压性;但国产化走量车型在比亚迪、理想等新势力冲击下节节败退。捷豹路虎CFO理查德坦言:"在华车型已进入生命周期末期",必须用中国技术重构竞争力。

断腕重生:捷豹路虎的中国式电动突围-有驾

三、神行者的双重使命

即将推出的Freelander神行者被赋予破局重任:既要用奇瑞T1X平台实现"中国成本",又要借捷豹路虎设计底蕴打开全球市场。这款车长超5.1米的SUV,将搭载1.5T增程器与鲲鹏混动系统,起售价有望下探至30万元区间。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商业模式创新:不同于传统合资模式,奇瑞不仅提供电动平台,还将通过其海外渠道(已覆盖80个国家)销售神行者。这种"反向输出"打破了过去外资品牌单向技术输出的定式,捷豹路虎工程师首次深度参与中国架构开发,直言要打造"具有中国DNA的全球车"。

四、电动化与豪华基因的平衡术

在激进转型中,捷豹路虎刻意保持着品牌调性的克制。路虎优先推进揽胜、卫士的纯电化,捷豹则通过Type 00概念车探索超豪华电动市场(售价超10万英镑)。这种"高端带电、中端混动"的差异化策略,既维护了品牌溢价,又通过神行者等平价车型争夺基盘市场。

研发投入的加码印证其决心:未来五年电动化投资追加至180亿英镑,中国研发团队三年扩容5倍,聚焦智能座舱与能源管理。常熟工厂更引入太阳能离网系统,目标2039年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

断腕重生:捷豹路虎的中国式电动突围-有驾

五、突围之路的隐忧与机遇

转型阵痛仍在持续:捷豹品牌2025财年全球销量仅2.68万辆,同比腰斩;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导致卫士出口成本上升,迫使企业重新评估盈利预期。但电动化曙光已现:揽胜纯电版意向客户达5.7万人,Formula E赛事技术反哺民用车型初见成效。

这场中国式突围的本质,是豪华品牌在产业变革中的价值重构。正如捷豹路虎中国CEO潘庆所言:"只有用中国智慧重新定义造车逻辑,才能让百年基因焕发新生"。当神行者带着奇瑞的"三电"技术和路虎的全地形能力驶向世界,这场跨国联姻或将改写全球新能源车市格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