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这码事,颇堪玩味。
忆昔当年,改革开放惠风和畅,遍地跑的尽是舶来品。
那辰光,咱的汽车产业,实乃学徒,须俯首帖耳,亦步亦趋。
而今时今日?
风头竟似倒转。
且看近来消息,奥迪新款电车,E5 SPORTBACK,那四环标识竟已消遁,一身绛紫,内饰科幻得紧,号称乃与上汽联袂炮制。
大众尤甚,竟与小鹏汽车结为秦晋之好,ID.Era,坊间戏称乃换壳之G9。
通用亦步后尘,与上汽捣鼓出个“逍遥”平台。
丰田呢?
亦与比亚迪、一汽、广汽等国内车企暗通款曲,顾盼生姿。
此事伊始,或有不少人觉着匪夷所思。
往昔皆咱向伊等取经,今朝竟乾坤倒转?
莫非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耶?
欲解此惑,端赖新能源汽车。
燃油车时代,咱乃追蹑者,人家百年积淀,非吾辈所能企及。
然于电车领域,诸位起跑线相若。
华夏市场辽阔,消费者亦乐于尝鲜,比亚迪、蔚来、小鹏、极氪诸新锐势力,卷得天翻地覆,各类新技、新功,恨不得月月翻新。
卷到最后,合资品牌方才醒悟,若不与华夏车企携手,恐真要被时代抛诸脑后矣。
譬如智能驾驶,现下国内ADAS系统,着实日臻精妙。
诸如自动泊车、高速巡航,甚或有能规避行人、辨识红绿灯者。
此等功能,于海外或尚未普及,然于华夏,已成消费者购车之标配。
麦肯锡之调研亦佐证,华夏消费者为求尖端技术,甘愿慷慨解囊。
是故,合资品牌幡然醒悟。
昔日乃将域外技术引入华夏,今朝则欲将华夏技术反哺海外。
奥迪E5 SPORTBACK,便是一例。
此款车型,显系为华夏市场度身定制。
奥迪之意昭然若揭,日后断不可再囿于欧陆与北美,务必将华夏此全球最大之电车市场奉为主战场。
当然,此举背后亦略带几分无可奈何。
ID.4与ID.3在华销量不佳,大众定然心焦如焚。
与小鹏合作,推出ID.Era,说穿了,便是欲借小鹏之技术与品牌羽翼,于华夏市场站稳脚跟。
然则,此事亦非全然为劣。
至少,它昭示着华夏汽车工业,确已精进。
往昔,咱仅能仰仗引进技术、合资生产,而今,咱之技术亦能反哺域外。
此不仅是汽车行业之变迁,亦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之一隅缩影。
然亦有人忧虑,此种合作会否令合资品牌日趋“华夏化”,而丧失其原有特色?
毕竟,消费者购合资车,多半乃冲其品牌与品质而来。
若合资车全然沦为“华夏制造”,则又有何意义?
再论及美利坚与欧罗巴,彼等对华夏技术,尤以电车技术为甚,仍心存戒备。
美利坚甚且明令禁止采用华夏之硬件与软件。
此意味着,如奥迪E5 SPORTBACK此等车型,欲叩开美利坚市场之门,难度颇巨。
然则,大势所趋,岂能阻挡?
当愈来愈多之寰球消费者接触到华夏电车技术,彼等会将华夏之技术标准投射于西方产品之上。
恰如当年智能手机之普及,一旦习惯某种体验,便难再回到过去。
是故,合资车“师法中方技术,中方主导开发”此一潮流,或不仅是华夏汽车市场之一隅现象,其或预示着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之一场嬗变。
当然,此场嬗变将导向何方,吾等尚需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