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销量排名更新,凯美瑞升至第二,冠军再度易主

最近这段时间,只要大伙儿聚在一起聊车,话题三句不离新能源,什么续航里程、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听着就跟科幻片一样,好像我们马上就要告别加油站了。

可是,当2025年6月份全国汽车销量的最新榜单摆在桌上时,很多人可能都得揉揉眼睛了。

数据清清楚楚地写着,那个月全国卖出去了208.4万辆新车,市场热热闹闹的,而那些我们以为快要“过时”的燃油车,居然还占了差不多一半的销量。

燃油车销量排名更新,凯美瑞升至第二,冠军再度易主-有驾

这就让人纳闷了,在一片“绿牌”才是未来的呼声里,到底是什么人在坚守阵地,继续选择烧油的汽车呢?

这份燃油车的“月考成绩单”背后,又藏着哪些我们没注意到的市场变化?

咱们先得把一个事实看明白,老百姓买车,想的事儿其实很实在。

新能源车确实代表着新潮和环保,开起来也安静省钱,但它的一些现实问题,对很多人来说依然是道过不去的坎。

比如你家住老小区,没法安充电桩,每天找公共充电桩就跟打游击一样,费时费力;或者你经常要跑长途回老家,服务区充电桩排长队,心里那份续航焦虑,谁经历谁知道。

相比之下,燃油车就像个认识多年的老朋友,虽然没什么新鲜感,但知根知底,靠得住。

技术成熟得不能再成熟,全国遍地都是加油站,随便找个路边摊都能修,这种踏实和便利,是很多家庭在做出大额消费决策时,最看重的东西。

所以,燃油车能占据半壁江山,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它满足了中国最广大家庭最基本的用车需求:可靠、方便、没麻烦。

更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现在买燃油车的平均花费,居然变高了。

有数据显示,燃油车的平均成交价,从2019年的15万元,慢慢涨到了2025年5月份的18.3万元。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不对啊,燃油车不都在降价促销吗?

怎么还越卖越贵了?

燃油车销量排名更新,凯美瑞升至第二,冠军再度易主-有驾

其实这事儿得这么看,不是说原来卖15万的车现在涨到18万了,而是那些卖七八万、十万出头的低端入门级燃油车,越来越卖不动,逐渐从市场上消失了。

为啥呢?

因为在那个价位,国产新能源车的优势太大了。

同样花个八九万,你是愿意买一个配置简陋、没啥科技感,只有一个收音机的合资品牌燃油车,还是愿意买一个有超大中控屏幕、能语音控制、开起来还省电费的国产品牌新能源车?

答案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几乎是显而易见的。

低端燃油车在产品力上被比下去了,销量自然下滑,它们退出了市场,那么还在榜单上坚挺的,自然就是那些定位更高、品质更好、价格也更贵的车型了。

这么一来,整个燃油车市场的平均价格,不就自然而然被拉高了吗?

说完了大环境,咱们就该来仔细看看这份“月考成绩单”了,这上面的名次变化,可比电视剧精彩多了。

先看看排在榜单第6到第10名的车型,分别是帕萨特、迈腾、RAV4荣放、途观L和探岳。

放眼望去,基本是大众和丰田的天下。

这里面最值得一说的是大众军团的强势表现。

曾经的中型车标杆帕萨特,这次排名猛地蹿升了3位,一个月卖出了超过两万台,排到了第6名。

它的同门兄弟迈腾、途观L和探岳,排名也都在往上走。

燃油车销量排名更新,凯美瑞升至第二,冠军再度易主-有驾

这说明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当中国家庭的购车预算提升到15万到25万这个区间,想要买一辆品牌响亮、空间宽敞、开出去有面子的合资车时,大众的这几款经典车型,依然是很多人心里的首选。

它们就像车市里的“硬通货”,虽然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功能,但品质稳定,口碑扎实,大家信得过。

接下来,就是最激动人心的前五名了,这才是真正的“王座之争”。

从高到低依次是:朗逸、轩逸、星越L、凯美瑞和速腾。

这次榜单最大的新闻,就是常年霸占冠军宝座的东风日产轩逸,终于被拉下马了。

轩逸凭借它“省油大沙发”的称号,稳坐销量王位好多年,几乎成了家轿的代名词。

而这次把它挤到第二名的,正是它的老对手,来自上汽大众的朗逸。

朗逸以25249辆的月销量,成功夺魁。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是朗逸?

这辆车其实没什么特别突出的优点,但它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明显的缺点”。

它的外观,是大众家族化的设计,说不上惊艳,但绝对耐看,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

它的动力系统,成熟可靠,满足日常上下班和周末全家出游完全足够。

燃油车销量排名更新,凯美瑞升至第二,冠军再度易主-有驾

但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朗逸在中国市场卖了这么多年,保有量极其庞大,这意味着你开到任何一个城市,都能轻松找到会修它的师傅和便宜的配件,而且因为市场认可度高,开几年再卖掉,也比别的车亏得少。

对于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普通家庭来说,买车不就是图个省心、省钱、靠谱吗?

朗逸恰恰把这几点做到了极致。

榜单上还有一个亮点,是广汽丰田的凯美瑞。

这款中型轿车也上升了两位,冲到了第四名的位置,一个月也卖了超过两万辆。

在现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里,凯美瑞能保持这样的成绩,说明它的产品力确实过硬。

它代表了一种更注重品质和舒适的消费选择,是很多家庭消费升级时的理想座驾。

然而,在这份几乎被大众、丰田、日产等合资品牌“包场”的前十名榜单中,有一个名字显得格外特殊和提气,那就是排在第三名的吉利星越L。

它是前五名里唯一的中国品牌车型,就像是在一群外国优等生里,杀进来的一个我们自己的学霸,这意义非同凡响。

你想想,前后夹击的都是朗逸、轩逸、凯美瑞这些成名已久的国际巨头,星越L一个上市没几年的“后浪”,凭什么能站稳脚跟,还冲进前三?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力。

星越L打出了一套让合资对手非常难受的组合拳:它用紧凑型SUV的价格,给了你中型SUV才有的超大空间和气派外观;用合资品牌中低配车型的钱,给了你堪比豪华品牌的内饰用料、三块大屏幕和丰富的科技配置;更关键的是,它背后还有沃尔沃的技术支持,这就给很多担心国产品牌三大件质量的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种“花更少的钱,办更大的事”的体验,精准地抓住了中国消费者的心理。

星越L的成功,不仅仅是一款车的胜利,它更像是一个信号,证明了我们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在燃油车这个最传统、竞争最激烈的核心市场,和国际大牌掰一掰手腕,而且还能赢得漂亮。

它让大家看到,只要用心造车,拿出有诚意的产品,中国品牌一样能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尊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