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董事长怒怼行业:资本赚够走了,车企在啃老!

“资本已经不炒电车了,它们赚钱走了,很多车企都被绑架了!”11 月 12 日欧拉预售发布会后台,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一番话,像颗炸雷扔进新能源汽车圈。

这位深耕汽车行业 30 年的 “老炮”,当着媒体镜头直言不讳:不管纯电还是增程,行业根本没形成商业闭环;国家总不能一直拿财政钱补贴,这跟 “啃老” 没区别;要是 10 年内还闭不了环,产业前景堪忧。

话音刚落,网友瞬间炸锅:有人说 “魏建军敢说真话”,也有人骂 “他是为自家混动车型造势”。可就在这场争议的背后,哪吒汽车经销商围堵工厂讨薪、40 万车主面临售后崩盘的新闻刚爆出 —— 魏建军的话,难道真戳中了行业的命门?

资本退潮实锤:哪吒崩盘,300 家经销商血本无归

魏建军说 “资本赚够走了”,哪吒汽车的遭遇就是最鲜活的注脚。

10 月底,一段 “哪吒经销商围堵桐乡工厂” 的视频在网上流传:二十多位来自全国的经销商举着横幅,哭诉自己打了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全款,却连一辆车都没拿到。“银行追债、客户起诉,我们快被逼死了!” 一位经销商的嘶吼,揭开了资本退潮后的残酷真相。

天眼查数据显示,哪吒汽车关联公司已被执行超 1.6 亿元,30 余家合作方起诉,股权冻结一大堆。更扎心的是销量:2025 年 1 月交付量仅 110 辆,同比暴跌 97.76%,而三年前它还是年销 15 万的新势力销冠。从估值 250 亿到缩水至 60 亿,E 轮融资因债务风险延期,哪吒的现金流彻底断了。

“这就是资本炒作的后遗症。” 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在评论区直言,哪吒靠 “融资 - 扩张 - 再融资” 的循环撑了五年,三年累计亏损 183 亿也不在乎 —— 反正有资本输血。可 2024 年起,新能源赛道投融资降温,资本开始撤资套现,没了 “金主爸爸”,只靠烧钱换销量的车企瞬间露了馅。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爱驰汽车停产、天际汽车破产,就连曾经的 “明星车企” 也在裁员降薪。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虽然 2025 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仍在增长,但新势力融资额较 2023 年同期下降了 62%—— 资本真的走了。

魏建军的 “闭环论”:没赚钱的产业,终究是空中楼阁

“什么是商业闭环?就是不靠补贴、不靠融资,能自己赚钱活下去。” 魏建军的这句话,戳痛了绝大多数新能源车企。

目前行业的现状是:除了比亚迪等少数头部企业,90% 的新能源车企都在亏损。哪吒三年亏 183 亿,蔚来平均每卖一辆车亏 6 万,就连小米汽车也坦言 “短期不指望盈利”。这些企业的生存逻辑很简单:靠融资烧钱换市场份额,再靠市场份额骗更多融资,根本没想过 “赚钱” 这回事。

而所谓的 “补贴依赖” 更触目惊心。数据显示,2016-2023 年国家累计发放新能源补贴超 3000 亿元,可很多车企把补贴当成 “利润来源”——2023 年某新势力车企净利润 12 亿,其中补贴就占了 8 亿。“国家不可能一直当‘冤大头’。” 魏建军的比喻很尖锐,“只有父子才会不计回报地给钱,这不是啃老是什么?”

更可怕的是,这种 “靠别人输血” 的模式,让车企失去了技术攻坚的动力。哪吒倒下的核心原因,就是高端化失败又错失 SUV 窗口,却把钱全砸在营销上;反观长城,虽然也在新能源领域投入巨大,但坚持自研混动技术,2024 年欧拉品牌毛利率已达 12%—— 这才是魏建军敢 “怼行业” 的底气。

争议升级:魏建军是 “真敢说” 还是 “玩套路”?

魏建军的言论传开后,网友分成了针锋相对的两派:

支持派:“终于有人戳破皇帝的新衣”

“说得太对了!资本把电车炒成风口,自己赚翻了,留下一堆烂摊子。” 有网友举例,某资本 2020 年投资某新势力,2023 年套现离场,净赚 12 倍,而这家车企现在正濒临破产。还有人吐槽:“我买的新势力车,4S 店倒闭了,售后都没人管,这就是资本炒作的受害者!”

反对派:“他在为自家产品铺路”

“长城混动卖得好,当然要踩纯电。” 有网友反驳,中汽协数据显示 2025 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已达 41.2%,出口增长 43.9%,产业明明在进步。还有业内人士指出,魏建军说 “国家不想走太深” 不对 —— 工信部刚明确 “纯电为主的战略不变”,只是更强调 “高质量发展”。

其实双方都没说错:魏建军确实有 “私心”,长城的混动战略需要行业降温来抢占市场;但他说的 “资本退潮”“闭环缺失” 也是事实。就像一位评论员说的:“他的话像面镜子,照出了行业的虚火,也照出了自己的算盘。”

第四章:行业拐点已至:普通人买车,该避开哪些坑?

资本退潮不是坏事,反而让新能源汽车从 “疯狂内卷” 回归 “理性生存”。对消费者来说,现在买车更要擦亮眼睛,避开这些坑:

远离 “高负债、无盈利” 的新势力:像哪吒这样资产负债率超 85%、从没想过赚钱的车企,随时可能崩盘,售后直接归零。买车前查一下企业的 “被执行人信息” 和 “亏损数据”,比看广告靠谱。

别信 “补贴依赖型” 品牌:如果某车企的利润主要靠补贴,说明它根本没有核心竞争力,补贴退坡后必然涨价或减配。优先选那些 “毛利率为正”“自研技术多” 的品牌。

警惕 “营销大于技术” 的噱头:有些车企把钱全砸在 “智能座舱”“自动泊车” 等花架子上,三电系统却依赖外购。不如选长城、比亚迪这种有自己电池厂、电机厂的企业,质量更稳定。

资本走了,新能源汽车才该 “断奶” 长大了

魏建军的话之所以引发热议,是因为它戳中了行业最痛的痛点:靠资本炒作、靠政策补贴的 “婴儿期” 该结束了。

资本离场不是产业的末日,而是 “去伪存真” 的开始 —— 那些只想圈钱的车企会被淘汰,那些踏实搞技术、真心赚利润的企业会活下来。就像当年的智能手机行业,从 “千机大战” 到 “几家独大”,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

最后想问大家:你觉得魏建军是在说真话,还是为长城造势?你敢买那些没盈利的新势力汽车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