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看到比亚迪汉这次的骚操作,我第一反应不是“牛逼”,而是“坏了菜了”。曾经月销直逼三万,王朝网的门面担当,怎么突然就跟脚滑了一样,销量直接来了个自由落体,掉到七千多台。这个数字,对于一个曾经的王者来说,不是腰斩,是直接砍到了脚脖子。所以,别说什么“续航增加,价格降低”,这根本不是什么主动进化,这是被竞争对手按在地上摩擦之后,心态崩了,决定不装了,摊牌了,直接掀桌子。
以前的车圈,大家还讲点武德,你出个新款,我搞个改款,大家在牌桌上你来我往,输赢都体面。现在呢?现在是黑暗森林,根本没有存量竞争这回事,只有你死我活。吉利银河星耀8那帮哥们,上来就把价格干到12万多,这是要干嘛?这是直接在比亚迪的豪华餐厅里开了一家沙县小吃,还卖得比你便宜。你说这怎么玩?最好的防守不是加固城墙,是直接把整个餐厅给爆了,大家谁也别吃了。比亚迪悟了,彻底悟了。于是新款汉,顶配直接给你降两万,起步价干到15万级,这已经不是价格战了,这是自爆卡车冲进了敌方水晶。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我们来看看比亚迪这次具体都“颠”了些什么。首先是那个被吐槽了八百年的老气内饰,万年不变的钢琴烤漆,简直是中年油腻男的指纹收集器。这次终于开窍了,换了皮革,搞了什么激光拉丝,整了个电子怀挡。诶,是不是感觉高级了?是是是,但讲白了,这些玩意儿在友商那里早就不是新闻了。比亚迪这波操作,不叫升级,叫“还债”。还的是过去几年在设计上欠消费者的债。至于新增的什么雾凇金、松影绿,听着是挺玄乎,本质上就是告诉年轻人:“爹这次真的改了,你们再看看我一眼。”
然后是配置,一顿加大加大再加大。HiFi级丹拿音响、座椅按摩通风、HUD抬头显示,甚至在高配扶手箱里塞了个4.5L的小冰箱。我作为一个开过好几年车的中年人,看到这个冰箱的时候真的笑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一种生怕你觉得不够,把整个厨房都想塞给你的精神。长途旅行喝冰可乐是很爽,但这种配置的出现,本身就说明了内卷的荒诞程度。车企已经不是在造车了,是在进行一场“谁能把更多东西塞进一个铁盒子里”的军备竞赛。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
真正的核心杀招,是续航和技术下放。DM-i版本纯电续航干到245公里,综合续航1560公里。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对于大多数社畜来说,你充一次电,真的能顶一周通勤。NEDC亏电油耗3.44L,这个数字让两桶油听了都得一个趔趄。纯电版续航也拉到700公里级别。这些参数,就像修仙小说里的主角,突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功力暴涨。比亚迪的意思很明确:你们跟我玩虚的,玩设计,玩智能,行,我奉陪。但最后我们还得回到最不讲理的现实,那就是谁能让用户更省钱、更少跑充电站。
更有意思的是,云辇-C和那个路面预瞄系统都成了标配。这些以前只在高端车型上吹牛逼用的“黑科技”,现在直接下放。这就像雷电法王突然宣布,他那招“万雷天牢引”以后村里人人都能学。同行看了也得傻。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所有这些高大上的技术,在现实中真正的考验是什么?不是赛道,不是麋鹿测试,而是小区门口突然窜出来的老头乐。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你的“天神之眼”激光雷达,算力再强,能算出大爷今天想在哪条斑马线上躺下吗?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所以,别迷信技术,技术在混沌的现实面前,有时候脆弱得像张纸。
所以新款汉的处境很清晰了。它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旗舰,而是一个被逼到墙角,浑身绑满炸药的狠角色。你看现在的市场选择:15万以内,吉利银河星耀8是性价比屠夫;17万左右,你可以看看汉DM-i这个“六边形战士”,啥都行,但啥也都不算顶尖;20万,领克10 EM-P的运动范儿更纯粹。汉的定位,就是那个“水桶车”。但问题是,在一个大家都发疯掀桌子的时代,谁还会选一个平平无奇的水桶呢?
这场“自救”,本质上是比亚迪的一次被迫转向。从一个技术理工男,开始学着怎么去讨好那些被新势力惯坏了的消费者。它把过去高傲的旗舰,变成了一款巨大的、配置过剩的“压缩毛巾”。你看它参数表(压缩状态)很牛逼,等真放到市场这盆水里(展开),发现它确实巨大无比,啥都有,但本质上,它还是一块用来满足你所有基础需求的毛巾。
那么,新款汉能扭转销量颓势吗?谁在乎呢。这场战争已经没有赢家了。当一个曾经的王者,都需要用自降身价、堆料内卷的方式来求生存的时候,就说明整个牌桌已经彻底乱了。最好的结果不是比亚迪赢了,而是它这一通发疯,把所有对手的价格和配置预期全部打乱,让消费者能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疯的产品。这已经不是商业竞争了,这简直就是一场献祭。而我们,就是坐在台下,享受这场盛大、荒诞且充满血腥味的演出的观众。这,才是这个时代最迷人的地方。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