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放电一次按400公里算,1500次满充满放,简单点算就是能跑40万公里。这个数字听上去挺吓人的——理论上,车子就算十年不出门,都还能拉着跑完个东京-北京的距离。
我还翻了下笔记,估算一台纯电车的买价——大概12万左右,算上油费,按照5毛一公里,电费1毛一公里的花费。油钱平均算下来可能一年花个一两千块吧(这个还得看变动),电费就是它的零头。换句话说,电费远低于油费,差个十几万的油钱,几年就弥补回来了。
你说够我换车了吗?也就是这十几年后,车子还能值几千块还能卖点零花钱(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估算少考虑二手市场折旧和车况变化)。但其实这事儿你细想就会发现——买车,究竟是为了啥?享受?投资?还是用来消耗的东西?我觉得这几个目标一点都不矛盾,反倒像是拆解一台操作系统的不同角度。
有人会觉得,买车不就为了代步嘛,长远看,车子像个用完即抛的厨具,谁会把钱存进去期待升值?真要搞投资,也不如买点黄金或者股票来得靠谱。毕竟,车不是股票,折旧都是硬伤。更别说电动车在这方面有点特殊,除了电池老化,变得更难挣钱,剩下的就是用来消耗。
我知道,有朋友曾经跟我说,买车是为了享受,内心那份快感比数字还真实。可别笑,我也试过几次跑长途,感觉那种驾驶的快感,真和买基金、买股票时的心跳不一样。要说投资,那又问,买车能升值?几乎不可能。你倒是可以投资在阅读和旅游上,倒不如把钱留给自己,享受人生。
(这段先按下不表)其实我还曾经犹豫过,要不要换个贵点的豪车,感觉体验会好些。可试想,靠每天的上下班,花几万、十几万去享受,那是不是像在炫耀某种东西?其实很多时候,车子也就是个工具。不然你看那些修车工,说个实话,你这车跑几年后,维修就开始掏空钱包。我朋友刚刚告诉我,你不觉得,本地修得最大的问题是零件贼贵,特别是那个电池包,换个要20万左右。
一个更有意思的点:我偶尔也会猜测,未来十年,电池技术会不会变成我想象的高速升值品?其实我没细想过,但大概率还是会像现在一样,技术越先进,价格越平民。这倒让我想到扯远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觉得,现在的新能源车,其实还是在快跑的阶段。不像苹果手机,升级一年比一年贵,但普及了,技术成熟了。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我车后座的那个环保卡片,一面是奥迪的,另一面是特斯拉的。那时买车还是冲着品牌和体验去的,现在估计更多是觉得方便,省油。还记得去年遇到一个修理工的建议:你这车,好养?或者你打算换个续航更强的?那个话让我觉得,很多人其实心里都藏着个期待。期待它能升值?期待它能陪我更久?还是只是在享受当下的快感。
其实我觉得,车子到底值不值得长久持有,说白了就是一场心理的游戏。你买了一辆车,是觉得这个车陪你走过几年,还是想着它未来还能卖点钱?或者只想随便用着,不要太在意折旧。是不是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个投资对象,但是真正能在车上实现的,可能比想象中少很多。
对了,问一下你们——你们最在意的,是车的品质、颜值,还是那份自我表达?我有个朋友,买车纯粹为了看着顺眼,觉得这车到了一年时间,它还觉得自己酷不酷,这心态挺有趣的。毕竟,70%的用车时间,都在堵车、加油、清洗,那些所谓的炫耀效果其实也就是瞬间的。
(这段先别纠结)买车是不是一种浪费?这个问题没法一刀切。有人说,买车就像是给自己买个座椅,能坐得舒服,心里就更踏实。但我怀疑,要是真的能让心更踏实的,可能还是精神层面的事情,车只是个载体。
想问问:你觉得,车子有没有可能未来变得更像一台智能辅助器,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还是它会一直保持‘奢侈品’的地位?这问题真难回答。我只是觉得,现有的车子,好像不太会升值,倒是花的钱怎么感觉像是在折旧的过程中领悟人生。反正车子跑得动,剩下的都只是细节。
大家下次出门的时候,注意点小细节:是不是因为那句话就多看了几秒?或者那个品牌的Logo,让你心里觉得更有面子?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暗示。你愿意为了炫耀多花点钱,还是还是更愿意静静享受那一份简单的用车快乐?这倒挺值得思考的。
可能最后我的问题:你跟我一样,心里都藏着个原谅自己的借口?毕竟,买车有时候就是个情感投资,一部分是为了自己,一部分也在向世界宣告——我在这里。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