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下班,您是不是也觉得路上的时间特别难熬?
尤其是对于咱们国家超过三亿的电动车用户来说,这个感觉可能就更深了。
自从新的国家标准把电动自行车的最高速度定在了每小时25公里,这就像给每个人的出行按下了“慢放键”。
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个规定是为了安全,为了减少交通事故,出发点是好的。
可是,道理归道理,现实的困难也摆在眼前。
住在城市这头,上班却在城市那头的朋友,每天光是通勤时间就被拉长了不少;还有那些风里来雨里的外卖、快递小哥,速度直接跟他们的收入挂钩,慢一点就意味着少接几单,影响生计;更别提住在郊区,每天需要骑行几十公里的居民,这25公里的时速简直就是一种煎熬。
很多人都在私下里嘀咕,要是能有个每小时三四十公里的速度,那就刚刚好了。
不过,从现在的政策来看,电动自行车这个25公里的“天花板”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再怎么争论恐怕也难以改变了。
那么,难道我们的出行效率就真的只能被困在这个速度里,没有别的解决办法了吗?
其实未必,最近一些专家的建议,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那就是给“电动轻便摩托车”松绑,如果这个想法能实现,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出行可能会迎来一次大解放。
要说清楚这件事,咱们得先分清两种车。
一种是我们最常见的,有脚蹬子,整车重量不能超过55公斤的“电动自行车”,也就是被限速25公里的那种。
而另一种,就是今天咱们要聊的主角,“电动轻便摩托车”,简称“电轻摩”。
这种车外观上和电动自行车很像,但性能要强得多,没有脚蹬子,速度轻松就能达到每小时50公里。
问题就出在这儿,按照现行的法规,“电轻摩”是被划到“机动车”类别里的,也就是把它当成摩托车来管理。
这么一管,麻烦就接踵而至了。
首先,既然是机动车,那骑车的人就必须得有摩托车驾驶证。
其次,车子得上牌照,还得买强制保险,这些都是流程和成本。
最关键的一点,也是让“电轻摩”变得非常尴尬的一点,就是我们国家绝大多数大中城市,都实行“禁限摩”政策。
这就导致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你花钱买了一辆完全合法、合规的电轻摩,结果发现自己所在城市的市区主干道根本不让你骑。
你骑着它上路,心里总得犯嘀咕,生怕被交警同志拦下来,面临罚款甚至是扣车的风险。
这不就等于,你买了个合法的交通工具,却只能在自家小区里或者偏僻的小路上转悠吗?
这让很多需要高效通勤工具的人陷入了两难。
要么,就老老实实骑着慢悠悠的电动自行车,忍受时间的浪费;要么,就冒着巨大的风险去私下改装自己的电动自行车,把速度调上去,但这种行为不仅违法,更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开玩笑,改装过的电池容易起火,刹车系统也跟不上提升后的速度,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正当大家觉得这个问题无解的时候,专家们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可能非常有效的办法:我们能不能调整一下管理思路,不再把“电轻摩”死死地归为机动车,而是参照“非机动车”的方式来管理它?
这个想法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因为如果真能这么做,不仅能解决前面提到的种种尴尬,还能直接给我们带来五大实实在在的好处。
首先,也是最直接的一个好处就是,如果电轻摩能按非机动车管理,那就不再需要考摩托车驾照了。
这一点对于很多人来说,简直是解决了大问题。
比如很多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他们腿脚还很利索,日常去买个菜、逛个公园,非常需要一个代步工具,但让他们去重新学习、考试,无论是精力还是身体条件都未必允许。
还有大量的年轻人,刚参加工作,经济上不宽裕,时间也很宝贵,让他们专门花钱花时间去考个驾照,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如果取消了这个驾照门槛,电轻摩就能服务于更广泛的人群,让更多人能享受到便捷出行的权利。
解决了“能不能骑”的问题,接下来就是“骑得爽不爽”的问题了。
电轻摩的常规时速普遍在每小时30到50公里之间,这个速度可以说完美契合了大多数人的通勤需求。
咱们可以简单算一笔账,一段15公里的路程,如果骑25公里时速的电动自行车,理想状态下需要36分钟;而如果换成时速45公里的电轻摩,只需要20分钟,一个来回就能省下超过半个小时。
这多出来的时间,无论是用来多睡一会儿,还是从容地吃一顿早餐,都能大大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对于配送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效率的提升更是直接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增加。
从整个城市的交通来看,车辆在路上的通行速度更快,道路的周转率也就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缓解交通拥堵,可以说是一件对个人和对社会都有利的好事。
当然,速度再快,要是不让上路也白搭。
所以,第三个好处就是能让电轻摩名正言顺地在所有城市合法上路。
一旦它被归为非机动车,就能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自然也就不再受“禁限摩”政策的约束了。
车主们再也不用提心吊胆,担心自己“有车不能骑”,或者因为误入禁行区而被处罚了。
这种心理上的踏实感,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这也体现了城市管理在不断进步,从过去简单的一刀切,向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就是能从根子上解决现在电动车非法改装的乱象。
大家为什么要去改装?
说白了,还是因为原装的电动自行车性能不够用,动力弱、爬坡费劲、载重能力差。
而电轻摩在设计制造时,就是按照更高的性能标准来的,它的车架、电机、刹车系统都更加扎实可靠,天生就具备了应对各种路况的能力。
用户买回来就是一辆性能强劲的车,根本不需要再去动任何手脚,自然也就杜绝了因为非法改装而带来的各种安全隐患。
这其实是一种更主动、更有效的安全管理方式,通过提供满足需求且合规的产品,来引导用户放弃危险的非法行为,让道路交通环境变得更加安全。
最后,就是彻底告别里程焦虑。
电动自行车受限于55公斤的整车重量,电池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所以续航普遍比较短,跑个五六十公里就得赶紧找地方充电,这让很多需要长距离出行的人非常头疼。
如果电轻摩的管理方式得到放宽,不再受这个重量的束缚,那么厂家就可以给它配备容量更大的电池。
比如装上60伏甚至72伏的大电池,续航轻松超过100公里将不再是难事。
这意味着,对于大多数通勤用户来说,可能一周只需要充一次电,再也不用天天惦记着电量还剩多少,出行可以变得更加自由和随心所欲。
这或许就是平衡安全与效率,解决我们出行难题的一个新思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