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售 48 小时订单破万、累计超 4.8 万台预订,智己 LS6 的大电池增程策略正在创造现象级市场热度。然而在这份热度背后,是智己汽车上半年18.25 亿元的亏损和仅完成 31.5% 的年度销量目标。
“恒星超级增程不是简单的技术跟进,而是旨在开创一个全新品类。” 智己汽车 CMO 李微萌在技术发布会上这样定义他们的创新。
智己汽车推出的 “恒星” 超级增程技术,以其66kWh 800V 增程电池方案为核心卖点,打造了纯电续航 450 公里、综合续航 1500 公里的产品特性。
这一技术突破背后的商业逻辑十分清晰:用超长纯电续航解决用户日常通勤需求,用高效增程系统消除长途焦虑,最终推动品牌迈向盈利。
01 技术突破与市场定位
智己 “恒星” 超级增程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大电池 + 高效增程器的独特组合。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的 66kWh 800V 增程专属电池,是目前行业内最大的增程电池方案。
这一技术组合直接瞄准了用户痛点。根据中汽中心与智己用户研究院的联合调研,一周 333 公里的纯电续航能够满足 92% 新能源用户的城市通勤场景。智己将纯电续航提升至 450 公里,意味着用户可实现 “一周一充” 的使用体验。
与主流增程车型相比,智己将亏电油耗降至5.32L/100km,油电综合能耗低至 2.07L/100km,比主流中大型增程 SUV 下降 35%。这一数据甚至优于许多插电混动车型,在能效方面建立了竞争优势。
02 市场反响与用户画像
市场对智己大电池增程策略的反应令人鼓舞。新一代智己 LS6 自 8 月 15 日开启预售后,预售订单迅速突破 4.8 万台。
更值得关注的是用户结构的变化。预售数据显示,超过 52% 的订单来自传统燃油车用户。这一数据表明,智己的超级增程技术确实吸引了原本因续航焦虑而犹豫新能源的消费者。
北方市场同样表现出强劲需求。东北、内蒙、新疆等地区的用户纷纷下单,这得益于新一代智己 LS6 完成的极寒测试,解决了冬季 “充不进、充得慢” 的核心痛点。
03 财务现实与盈利挑战
与技术突破和市场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智己汽车严峻的财务现状。2025 年上半年,智己汽车营业收入 35.56 亿元,净亏损 18.25 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 75.04%。
销量方面,前 8 个月智己汽车累计销量仅为 3.15 万辆,仅完成其 10 万辆年度目标的31.5%。要实现年度目标,后续 4 个月需要平均月销 1.71 万辆,这是公司从未达到的高度。
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车企要想实现盈亏平衡,月销量需达到三四万辆水平。从目前状况看,智己汽车要实现单月盈利,后续销量压力巨大。
04 战略路径与盈利时间表
智己汽车管理层已立下明确目标:2025 年 12 月实现全成本口径当月盈利。这一目标在当前情况下显得颇为雄心勃勃。
为实现这一目标,智己正在采取双线并行策略。一方面,通过 LS6 等新车型冲击销量;另一方面,加快出海步伐,已进入泰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市场。
新产品规划也在加速。智己 LS9 计划于今年第四季度上市,将搭载高性能版 “恒星” 超级增程技术。产品线的丰富将有助于提升品牌市场覆盖度。
融资方面,智己汽车在 2024 年 12 月完成 B 轮融资 94 亿元,加上创始轮的 100 亿元融资,为技术研发和市场扩张提供了资金支持。
05 行业对比与竞争优势
在增程市场,智己面临理想、问界等先行者的激烈竞争。但其后发优势体现在技术指标上:450 公里纯电续航远超当前市面主流增程车型。
智己的独特竞争力还在于其垂直整合能力。依托上汽集团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智己掌握了发动机等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Zephyr 1.5T 增程专属超效黄金发动机便是例证,该发动机获得了中国十佳发动机荣誉。
与宁德时代的深度合作也是智己的重要优势。联合开发的 “超级骁遥 MAX 电池” 支持 800V 超快充,15 分钟可补能 310 公里,解决了增程车型的充电痛点。
06 挑战与风险因素
智己超级增程战略面临多重挑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增程式车型销量增速已从 2024 年的 78.7% 放缓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16.5%。
同时,小米汽车和小鹏汽车等新入局者正在涌入增程赛道。这意味着智己不仅要面对现有竞争对手,还要应对新玩家的挑战。
高研发投入持续拖累盈利能力。智己将募集资金用于数字智能底盘、线控转向、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研发。这些投入必要但昂贵,短期内难以产生回报。
品牌影响力不足也是智己的短板。作为上汽集团旗下相对年轻的高端品牌,智己在消费者心智中的认知度与特斯拉、理想等品牌仍有差距。
随着冬季的临近,北方地区对新能源车的考验将更为严峻。智己超级增程技术能否在低温环境下保持稳定性能,将是检验其产品力的关键时刻。
对于智己汽车而言,技术成功只是第一步,商业成功才是终极目标。当前,4.8 万张预售订单是希望的曙光,但只有将这些订单转化为持续增长的销量,并最终实现盈利,才能证明大电池增程策略的真正成功。
如果对新能源汽车感兴趣,欢迎关注36策公众号。

声明: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撰写成文。图片仅用于交流学习,版权出处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感谢您的支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