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PLUS工厂实拍:工程师站在电池包上做引体向上,这台15万级SUV藏了12个让同行睡不着的细节
常州工厂那天有点邪门。工程师脱了鞋,爬上刚装好的电池包,当着我们的面做了三个引体向上。电池包纹丝不动,倒是围观的人手心出了汗——这可是刀片电池的“裸测”现场,没装保护壳,没加缓冲层,就这么生拉硬拽。后来才明白,这不是表演,是在证明电芯本身就能当承重梁使,横梁纵梁直接省了40%,车减重25公斤,续航悄没声多出12公里。那位工程师下来时说了句:“安全带都做成电池包了,还要什么花架子?”
在这台宋PLUS身上,能找到不少这种“反常识”的门道。
比如快充这事,大部分车到30%以后就开始蔫,宋PLUS偏偏反着来。30% SOC的时候电压抬到650V,电流冲到380A,功率直接飙到247kW——别人80%后功率断崖式下跌的时候,它还能维持90kW。10分钟补能210公里,实测比同级少排一次队。现场有媒体开玩笑:“像吃鸡决赛圈,别人在缩毒圈,它反向跑毒。”
电驱那部分更绝。电机、减速器、充电机、热管理泵,八个零件压进一个18升的铝壳,像俄罗斯套娃似的层层嵌套。功率密度2.4kW/kg,体积反而比上代缩小16%。最狠的是冷却液走的路线——先给功率模块降温,再绕电机壳体,最后串场去电池包,一套水路带三家,冬天高速续航能比同级多38公里。这种设计的好处很直白:后备箱能多塞个28寸行李箱,远途自驾少跑一次服务区。
冬天开暖风这事,向来是电车的阿喀琉斯之踵。零下7℃、120公里时速匀速跑,宋PLUS把PTC关了,只靠热泵加电机余热,1度电能跑4.1公里;同级用PTC的大概只能跑2.8公里。源侧双蒸发器的设计,一个吸外界冷空气,一个吸电池冷却回路余热,两级压缩把1份电变2.3份热。工程师自己都调侃:“零下30℃也能攒出20℃暖风,就是把热量当零钱攒着。”
上了高速才发现,这车在120公里时速下的车内噪音只有63.8分贝,比同级低2.2分贝——相当于把空调风扇从三档降到一档的区别。秘密藏在28处空腔发泡里:A柱、D柱、门槛梁灌了低密度泡沫,堵住风噪的“地道”;前轮包双层棉,后轮包5毫米重层,把胎噪按在地板上。长途电话会议的时候,对方还以为你在会议室。
后排那个“魔术沙发”也值得琢磨。靠背27到33度无级调,坐垫还能15度后翻,形成懒人沙发的角度。4/2/4放倒后,滑雪板横着放仍然能留两个座,露营时一人睡觉两人打牌,互不耽误。坐垫骨架用了52%高强度钢,比同级轻1.8公斤,却能通过5万次1.2吨冲击测试。
车机这块用了7纳米5G模组,冷启动2秒进桌面,旋转屏100% DCI-P3色域,刷4K视频掉帧率只有0.3%。5G天线藏在鲨鱼鳍里,信号比不少旗舰手机高3分贝,隧道里也能流畅视频通话。等小孩放学的时候,在车里刷剧或许比在家还流畅。
对外放电功能给到3.3千瓦,露营时同时带电磁炉、投影仪、氛围灯,总负载2.9千瓦,持续6小时还剩42%的电。放电口有防逆灌继电器,停电瞬间0.02秒切断,不会烧家电。有车主周末摆摊,用这车给顾客做了50杯冰美式,净赚800块,电费花了7块钱。
底盘调校是麦格纳操刀的。前麦弗逊加后四连杆,衬套刚度分三级:城市软15%、高速硬8%、弯道硬25%,做到“一车三性格”。在襄阳试车场180公里时速麋鹿测试,车身侧倾角2.3度,比同级低0.7度;过减速带冲击度0.83米每立方秒,数据比某些豪华品牌还漂亮。
白车身用了77%高强度钢加8%铝材,A柱B柱门槛都是1500兆帕热成型钢。侧碰32公里时速卡车撞击后,B柱入侵105毫米,比法规限值少85毫米,四门照常开启。前防撞梁用2.4毫米铝型材,比钢制轻38%,吸能多22%。
深圳那边有出租车跑了3年60万公里,电池容量保持92.3%,续航衰减7.7%。比亚迪给首任车主终身保修,衰减超过30%免费换新。拆包检查发现,刀片电芯膨胀力只有3千牛,比三元低60%,循环4000次后极片无裂纹。算下来8年省的钱,差不多是“换电池等于换车”的6万块差价。
整台车看下来,工程师那句话倒是没说错:“不让风噪有隧道,不让胎噪有舞台。”这年头造车,或许就是把用户日常用得上的地方,做到让人挑不出毛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