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老板年薪不如副总裁,对自己狠,对干将大方

有意思的事儿来了。

比亚迪刚发了半年报,营收三千七百多亿,净利一百五十多亿,俩数儿都蹭蹭往上涨。搁在任何一家公司,这都是得开香槟庆祝的大喜事。但我的眼光,偏偏就落在一个犄角旮旯里,一个让大多数人扫一眼就过去、但懂行的人看了会“咦”一声的数字上。

董事长,王传福,那个被喊作“船夫哥”、亲手把比亚迪这条小舢板划成航空母舰的男人,去年拿了多少钱?

765.5万。

你没看错,我也没说错。一年,七百多万。

与此同时,公司的执行副总裁,李柯,年薪1489.7万,差不多是老板的两倍。

嘿,这就有意思了。放眼全世界,有几个公司的二把手,工资条比一把手、还是创始人一把手,要厚出一倍的?这事儿就像往滚油里浇凉水——炸了!至少在我的脑子里,是炸开了锅。

第一反应是啥?替老王不值。你说你一个快60岁的老同志,天天顶着一头花白的头发,不是在工厂拧螺丝,就是在发布会现场“遥遥领先”,一年忙到头,挣的还没副手多。这叫什么事儿?打工皇帝见得多了,“打工老板”这还是头一回见识。

你琢磨琢磨,765万,多吗?对咱们普通人,那是天文数字。但对于一个掌管着几万亿市值、几十万员工、在全球新能源车市场杀得血流成河的帝国统帅来说,这点钱,说难听点,够干啥的?可能还不够北上广深一套像样房子的首付。

再横向对比一下,隔壁互联网大厂,动不动就是几个“小目标”的年薪加股权激励。就连一些走下坡路的公司,高管的薪酬包都比这华丽得多。王传福这765万,放在一众A股上市公司董事长的薪酬榜里,别说名列前茅,估计连前一百都挤不进去。

所以问题就来了,是比亚迪董事会抠门,还是王传服自己不想要?

要我说,这恰恰是王传福,或者说比亚迪这家公司,最“可怕”的地方。

这765万,压根就不是一份“薪水”,它更像一个“符号”,一个宣言。

你看王传福的履历,典型的技术狂人。中南大学毕业,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出来的硕士,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子工程师的执拗劲儿。这种人,你跟他谈钱,他可能跟你谈技术;你跟他谈享受,他可能跟你谈产业报国。他脑子里的第一性原理,不是“我今年能挣多少钱”,而是“我今年能干成多大的事”。

他的财富,压根就不在那张工资条上。

作为创始人,他手里攥着的是公司大量的股票。比亚迪的股价涨一块钱,他的身家可能就多了几个亿。公司的市值,才是他的“薪酬包”。这是一种典型的创始人思维,和职业经理人思维完全是两码事。

职业经理人是啥?是来打工的。我贡献我的才华、我的人脉、我的精力,公司付我市场价的工资,天经地义。干得好,拿得多;干不好,走人。这是一场公平交易。

但创始人不一样。公司就是他的命,是他从无到有生出来的孩子。给自己家的孩子干活,还要一分一毫算得清清楚楚?那格局就小了。王传福给自己开这么点“零花钱”,潜台词就是:“老子跟你们这帮打工的不一样,公司就是我的,我的身家荣辱全跟它绑在一起了。你们拿工资,我赌的是未来。”

这事儿,往小了说,是个人风格;往大了说,这是一种企业文化的极致体现。

一个连老板都对自己这么“狠”的公司,它的文化底色会是什么?

是务实,是节俭,是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你看看比亚迪的车,内饰被吐槽了多少年?不高级,不豪华。为啥?因为在王传福这种工程师眼里,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都是“非必要成本”。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核心技术才是命根子,研发上砸多少钱都不心疼。至于沙发彩电大冰箱,那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能省就省。

这种深入骨髓的成本控制意识,才是比亚迪能在价格战里把一众对手打得屁滚尿流的真正底气。当别人还在为“要利润还是要市场”纠结时,王传福早就用自己的工资条给出了答案:我要的是市场,是未来几十年的霸主地位,利润可以慢慢来。

比亚迪老板年薪不如副总裁,对自己狠,对干将大方-有驾

这就像一个绝顶高手,已经不在乎一招一式的得失,他追求的是“人剑合一”的境界。王传福,已经和比亚迪这家公司,融为一体了。

那么,回过头来看那个拿了近1500万的副总裁李柯,她凭什么?

这恰恰是王传福的另一面:精明。

他对自己可以“抠”,但对能为他打天下的人,绝对大方。李柯是谁?比亚迪北美分公司的掌舵人,负责的是最难啃的海外市场。在美国那种地方,跟特斯拉、跟传统巨头掰手腕,靠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人脉、是商业手腕、是本土化的运营能力。这种顶级的国际化人才,在市场上就是这个价。

王传福要是跟她说:“你看我都拿700万,你也拿个500万意思意思得了。”你猜怎么着?人家扭头就去隔壁特斯拉了。

所以你看,王传福心里跟明镜儿似的。谁是“自家人”,谁是“雇佣军”,他分得清清楚楚。对自家人,谈情怀,谈理想,谈未来;对雇佣军,就得谈钱,给足了钱,人家才肯为你卖命。

这是一种极其高明的驭人之术。他用自己的“低薪”,树立了一个“为理想奋斗”的精神标杆,凝聚了公司的核心创业团队。同时,他又用市场化的“高薪”,吸引了那些能攻城拔寨的外部精英。

比亚迪老板年薪不如副总裁,对自己狠,对干将大方-有驾

一收,一放。一张,一弛。内部讲奉献,外部讲市场。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比亚迪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才能既有灵魂,又有战斗力。

这还没完。你再看比亚迪今年这财报,营收增长23%,净利润增长13%。营收跑得比利润快,说明什么?

说明还在“卷”啊!

说明他们还在用利润换市场。别人卖一台车挣一万,他可能就敢只挣三千,甚至不挣钱,就是要用规模优势把对手活活拖死。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不是谁都玩得起的。背后需要巨大的现金流支撑,更需要一个有长线思维、敢下血本的决策者。

王传福,就是那个敢拍板的人。因为他不看这个季度的财报,甚至不看这一年的财报。他眼里看的,可能是2030年的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为了那个终极目标,牺牲眼前的利润,在他看来,值得。

他的765万年薪,就像这慢了半拍的利润增长率一样,都在向外界传递同一个信号:别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今天能多分几块钱蛋糕,而是为了明天能把整个蛋糕都端走。

所以,别再同情王传福拿钱少了。你以为他亏了,其实他赚翻了。他用区区几百万的“表演成本”,撬动了一个万亿级的商业帝国,塑造了一种“比你牛逼还比你努力,比你有钱还比你节俭”的企业精神。这笔买卖,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划算。

他不是一个简单的老板,他是一个战略家,一个赌徒,更是一个布道者。他赌的是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布的是新能源取代旧能源的道。

而那张看似寒酸的工资条,就是他在这场豪赌中,押上自己全部身家的那张底牌。

这盘棋,你看懂了吗?评论区聊聊呗。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