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万级电车一降价就减配?大众 ID.3 升级款偏要打破这个魔咒!” 近期不少车主吐槽 “新能源车只拼参数不重体验”,但这款刚更新的德系电车却藏着惊喜 ——125kW 后置电机 + 310 牛米扭矩,看似零百加速不抢眼,实际开起来却比同级前驱电车 “顺脚”;451km CLTC 续航不算顶流,市区通勤却能做到 “一周一充”;最意外的是,它居然给了后多连杆独立悬架,过减速带的质感直接甩开同价位 “板悬” 对手。
更有意思的是,网传 “降价就砍配置” 的说法,在 360 影像、L2 级辅助驾驶面前不攻自破。参数表不会说的底盘秘密、续航实测到底打不打脸?咱们接着扒透这款 “务实派电车” 的真实水平。
先说说最容易被 “参数党” 低估的动力。不少人看到零百加速数据就摇头:“这也配叫性能升级?” 但实际开起来完全是另一回事 —— 后置 125kW 电机的发力逻辑特别 “懂家用”。舒适模式下动力输出线性得像燃油车,堵车跟车时轻踩加速踏板就走,松踏板没有强拖拽感,女生开着也不费劲;切换运动模式深踩踏板,又能瞬间感受到 310 牛・米扭矩的 “蹿劲”,高速上 100-120km/h 再加速依旧底气十足。
更绝的是底盘质感。后多连杆独立悬架可不是样子货,有车主实测过,过小区减速带时滤震干净利落,没有板悬车型那种 “颠屁股” 的余震。就连特斯拉车主试驾后都直言:“开 160 码居然比我的车还稳,完全不飘”,这就是德系调校的 “隐形优势”。金句说得好:“电车性能不是比谁窜得猛,而是比谁‘听话’”,ID.3 的动力调校恰恰踩中了家用代步的痛点。
聊完开着爽不爽,再扒大家最关心的续航虚实。451km CLTC 续航确实不算顶流,但实测数据很实在。宁波一位车主分享,日常充到 80% 电量,市区通勤能跑 300 公里左右,掉电基本能做到 1:1,通勤 50 公里的话一周一充完全够用。不过高速场景得打个预防针:110km/h 巡航时,1 小时大概掉电 150km,快充从 30% 到 80% 需要 40 分钟左右。
给个实操建议:市区代步优先慢充,不仅能保护电池,还能避免快充 “虚电”;跑长途提前用导航规划补能站,避开高峰排队,续航焦虑这事儿其实能 “治愈”。
最后戳破 “降价减配” 的谣言。这次升级款反而藏了不少 “真香配置”:360 影像在老小区侧方停车时,误差能控制在 5 厘米内,新手直接 “封神”;L2 级辅助驾驶在高速上能自动跟车,长途开着省劲儿不少。更关键的是电池安全,经过 338 项验证,还有智能 BMS 系统实时监控,这比花里胡哨的配置实用多了。
当然槽点也得说透,车窗控制键要按 “Rear” 切换,后排开窗经常误触,堪称 “反人类设计”;车机虽然升级了 ID.S 5.0 系统,但和新势力比还是差点意思。版本选择上,出众版性价比最高,13.84 万的价格能拿下核心配置;北方用户建议加 9500 元上极智版,座椅加热冬天太刚需。
它从不是靠参数炫技的 “网红车”,却是把家用痛点踩准的 “老伙计”—— 底盘稳、续航实,哪怕车机差点意思也认。你选电车时,是优先 “开着舒服”,还是非要 “配置拉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