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高歌,智界掉队,鸿蒙五界为何只剩一匹马在跑?
雨天的早晨,手机刷到一条新闻,说鸿蒙智行去年那阵仗真是热闹。五个“界”齐上阵,大有点兵点将的意思。结果一年过去,只剩问界还在路上奔腾,其余四个“兄弟”,一个比一个安静。
想起年初去看车展,那会儿销售小哥跟我讲,“我们这叫‘赋能千车企’,未来大家都能用华为的技术。”我信了八分,还想着等智界、享界、尊界这些名字多起来,再挑辆顺眼的回家。谁料到现在,只有问界撑着场面,其它几位基本成了背景板。
朋友阿明最近买车纠结得不行,他本来冲着智界来的,看中智能座舱和大屏导航。后来月销一路下滑,从最开始的一万多,到后来三千都不到。他有点慌,“是不是要凉?”他嘴里嘟囔。我说,你别急,也许哪天又反弹了呢?但心里其实没底。
再聊回那个“五马奔腾”的故事吧。有次路过新开的门店,本以为会看到各种品牌混搭展示区——毕竟以前并网销售嘛,人气旺的时候,不少人逛问界顺手也看看旁边的新车型。但今年变样了,新政策让问界单独开店,高规格“四界店”稀稀拉拉,大部分还是二三线品牌挤在一起,人流量明显冷清不少。
销售员倒挺实诚:“现在资源都给到主力车型,我们只能自己努力。”话音刚落,一个顾客推门进来就直奔AITO专区,对其他几个展台视而不见。这画面让我想起高中运动会,一群人参加接力赛,有个人拼命冲刺,其它人却还没换好鞋子——队伍自然跑不快。
有时候夜深翻朋友圈,总有人吐槽奇瑞拖后腿。但细算下来,星纪元ET销量也没有把失去的市场捡回来,这锅可不能全甩给合作方。而且奇瑞那句“有分歧听华为”,多少带点无奈意味。这事搁谁身上,都难完全放权吧?尤其国企,每一步都牵扯部门考核、主业方向和资源分配,说听就听太理想化了些。
身边搞汽车渠道的小李说,现在卖车越来越像选秀节目:头牌光芒万丈,小透明连出镜机会都难求。“以前大家一起卖还能蹭热度,现在被切割开,各自找各自客户,可惜新品牌根基浅,很容易断粮。”
这让我想到曾经试驾过一次智界S7,那感觉确实科技感十足,但售后服务和体验环节总觉得差了一口气。不像买问届那种,全流程有人跟进,还有专属通道解决问题。一句话,就是待遇区别肉眼可见。“亲儿子”和“合伙人”的身份,在每一次购车咨询时都会被提醒一下——哪怕没人明说,但细节藏不住真实温度。
同学老赵做北汽项目,他喝酒时常抱怨:“你让我们百分百按华为思路走,不现实啊!公司内部还有自己的KPI要交代呢!”每家企业算盘不同,上汽更看重产业链协同,北汽琢磨怎么提升品牌形象,而奇瑞则盼望体系能力反哺,每家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所以你让我统一行动路线,这难度比高考作文还大,有时候甚至觉得不是一个频道里的对话,各玩各的小算盘罢了。
慢慢地,我发现原本号称联盟作战的鸿蒙五兄弟,如今已经不像一支团队,更像临时组建的大杂烩。有实力、有流量、有资源,全往头部倾斜;其余成员既拿不到核心位置,也很难发声,就这样逐渐边缘化。有朋友打趣,“这哪里是生态,更像游击队。”
前段时间闲逛论坛,有网友调侃:“复制成功模式简单吗?看着容易做起来难。”仔细品品,好像真这么回事。当初火的是全托管模式,把所有主动权交出去,自然运转顺畅。一旦合作方保留自主权,又希望借助外部力量,却又舍不得彻底放手,这关系就变得微妙起来。最后成效有限,还可能引发更多内耗与误解,就如半生不熟的菜肴,总差那么一点味道入口即知晓——吃的人记住的不只是美味,还有遗憾残留齿间,不舒服却又说不上来哪里怪异……
最扎心的是奇瑞,本该是民营企业中最灵活的一位,却偏偏摔得最狠。我认识一位负责产品推广的小伙伴,她私下叹气:“不是咱们不用功,是游戏规则压根不是公平赛道……”很多事她无法公开讲,只能苦笑摇头。从双赢谈判变成单赢样板房,这过程中的心理落差,比外面的风雨更令人失眠几夜吧?
如果从用户角度来看,今年再提“五马齐驱”,恐怕只剩下一匹马孤零零地冲刺,其余四匹早已停步观望或干脆睡觉休息去了。不管渠道怎么收缩、流量如何断供,该发生的问题还是摆在那里,并不会因为宣传口号而消失。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便技术再强,也未必拯救得了一盘散沙式联盟格局,因为人与人的协作才是真正决定命运走向的重要变量之一呀!
偶尔午饭时间,同事们讨论这个话题,我夹着筷子插一句:“以后是不是只有一家独大?”有人笑答,“指望别人追赶太累,还不如把自己养壮。”桌上的鱼汤突然洒出来一些,让我联想到那些连汤水都沾不到的新品牌,他们靠什么熬过去?没人知道答案,只好继续埋头扒饭,把困惑咽进肚里,下班后照旧骑电动车穿梭在城市街巷,看夕阳挂在楼顶发呆片刻……
如果某一天华为愿意重新调整策略,让更多合作伙伴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机会,而不仅仅当陪衬角色,那么或许还能迎来第二春;否则,仅靠一家独秀终究撑不起整个生态森林,多漂亮的数据也只是数字堆砌出来短暂烟花罢啦~
小时候读故事书,经常看到“一群狼才能打猎,一只狼只能守窝”。长大才懂,有些道理适用于任何行业,包括造车圈。如果你也是坐办公室天天琢磨换什么新能源,又或者只是喜欢观察这些行业风云变化的人,会不会偶尔也冒出类似疑惑:到底什么样子的联盟才能长久?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汽车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