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换防 奥迪变阵 电动棋局待破

#科学颜论进行时#

高管换防 奥迪变阵 电动棋局待破

PPE平台首车刚落地。生产主帅却突然离场。这背后。是奥迪电动化战略的急切。还是无奈调整。

八月。奥迪Q6L e-tron家族上市。这是筹备四年的PPE项目首份答卷。然而。项目关键人物王开宇。却在此时悄然离任。他是奥迪在华生产一把手。深耕一汽-大众体系多年。负责PPE平台本地化重任。他的调回一汽-大众。由杨海接棒。时机耐人寻味。

销售端同步换血。郭永锋与李凤刚职位互换。郭永锋出任一汽奥迪销售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全面负责销售体系。他拥有数字化经验。曾推动ID家族营销。李凤刚则调往一汽富华。

产销分离的挑战。奥迪一汽负责生产。一汽奥迪负责销售。两者股权不同。决策链条复杂。面对新势力产销一体化的高效。奥迪体系显得笨重。资源协调难。市场反应慢。Q6L e-tron上市后声量不足。或许与此相关。

定价困境与国产化难题。Q6L e-tron限时售价34.88万至39.88万元。相比同平台Macan EV近60万的起价。看似理性。但在国内市场。理想i8起售价33.98万。蔚来ES8租电版本才30万出头。奥迪品牌溢价在电动领域似乎失灵。核心原因在于成本。PPE平台零部件国产化率低。大量依赖进口。成本高企。降价空间狭窄。真正的价格竞争力。要待明年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定点完成后。才可能实现。

高管换防 奥迪变阵 电动棋局待破-有驾

奥迪全球战略已调整。放弃了2033年全面停售燃油车的激进目标。未来7至10年将继续生产燃油车与混动车型。这不是放弃电动化。而是转向更务实的节奏。

人事调整。是阵痛也是新生。王开宇完成了PPE工厂从零到一的攻坚。他的离任标志生产环节步入正轨。郭永锋的数字化背景。契合融合直售新模式。但真正的考验。是产销体系能否真正协同。打破内部壁垒。应对中国市场速度。

奥迪的电动棋局。布子完毕。下一步。如何落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